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2025年,中藥材行業正經歷著深刻變革。隨著人們對健康養生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中藥材市場需求持續增長。與此同時,行業競爭也愈發激烈,對中藥材品質、品牌建設以及產業創新的要求日益提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化州市積極探索,通過構建「三大賦能體系」,成功打造出全球最大的化橘紅產業集群,為中藥材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可借鑑的範例。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中藥材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化州市在化橘紅產業發展上成績斐然,這不僅體現在產業規模的壯大,更在於其創新的發展模式為整個中藥材行業帶來了新的思路。下面將詳細剖析化州化橘紅產業的發展路徑。
在當下的中藥材市場,品牌建設至關重要。化州市聚焦農產品品牌建設的痛點,創新採用「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三位一體的布局。這一布局打破了傳統農產品市場能見度低、溢價能力弱的困境。
化州市打造品牌戰略聯合體,突破區域公共品牌獨家運營模式,構建「2+314」品牌梯度培育體系,成功入選農業農村部2024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名單。通過建立品牌共建共享機制,化橘紅品牌影響力指數在兩年內躍升350點,躍居「2024中國區域農業產業品牌影響力指數TOP100」榜單第9位。
在提升品牌價值方面,化州市堅持「國內高標準認證+國際專利布局」雙軌並行。目前已累計獲得歐洲發明專利4項、國家保護處方3項,並榮獲「中國氣候好產品」認證。憑藉這些優勢,化橘紅形成了優先覆蓋國內市場,同時拓展至海外30個國家的市場格局。
化州市還創新文化傳播方式,推出廣東首部「三農類」微短劇《化州化橘紅,天下第一紅》,並通過中藥材夜市、文旅短劇直播等場景營銷模式,實現年話題傳播量超億次,進一步提升了化橘紅的品牌知名度。
中藥材產業普遍存在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的問題,化州市為解決這些問題,構建了「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
在突破產學研轉化瓶頸上,化州市搭建了11個科研平台,創建2個化橘紅產業「博士後工作站」,取得1項農業技術推廣獎,成功轉化9項科研成果,加工轉化率達到100%。
化州市建設數智管控中樞,化橘紅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認定,建成化橘紅信息大數據、監管溯源、智慧財產權轉化「三大平台」。這些平台讓化橘紅產業信息化從無到有,實現數據資源的整合分享,管理手段也從原始粗放轉變為實時精準。
在培育三產融合路徑方面,化州市培育了平定鎮大嶺村「中華化橘紅第一村」,化橘紅博覽館建成開館,打造三產融合示範區,並舉辦化橘紅賞花節、中國農民豐收節等活動,有效推動了農文旅融合發展。
中藥材的質量管控是行業發展的關鍵。化州市針對這一難題,建立了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標準化體系。
中藥材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指出,在種源保護工程上,化州市完成全域化橘紅種質資源普查,培育化橘紅無病毒母本611株,建成25個種源復壯育苗基地,良種覆蓋率提升至98%,年優質種苗供應能力突破30萬株。同時啟動實施「三年倍增計劃」和「七大種業振興工程」,2024年新增化橘紅種植面積1.4萬畝。
化州市實施標準領航計劃,推動制定實施化橘紅「2+10」標準,建成2個萬畝以上高標準種植示範基地、12個千畝以上基地,按GAP標準建成化橘紅種植基地面積1萬多畝,全市標準化生產水平達到95%。
化州市建立溯源管控體系,引進相關機構,建立2個化橘紅檢測中心,搭建化橘紅產品溯源平台,實現對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全鏈條的品控溯源。目前,該市已有60家用標企業和26家用碼企業。
化州市在2025年中藥材行業趨勢下,通過打造品牌、創新產業、治理質量,成功構建了化橘紅產業的「三大賦能體系」,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化橘紅產業集群,種植面積達13.2萬畝,聚集1542家全鏈企業,開發200餘項系列產品,年產值達115億元,帶動35萬人次就業。化州化橘紅產業的發展模式為中藥材行業提供了寶貴經驗,其他地區在發展中藥材產業時,可借鑑化州在品牌建設、產業創新、質量治理方面的做法,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推動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為推動整個中藥材行業的進步貢獻力量。
更多中藥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中藥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