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深度老齡化與數字時代的來臨,社區養老服務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在2025年,社區養老行業呈現出數位化轉型加速的趨勢,數字新質工具逐漸成為推動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高質量供給的關鍵力量。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相關數據,截至2023年底,我國農村老年人口接近1.96億。受農村養老設施不完善、青年大量外流等因素影響,農村社區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亟待創新與優化。
農村社區養老以農村社區為載體,聚合多元力量,為老人提供基本服務,兼具家庭養老親情氛圍與機構養老專業性,契合健康老齡化理念與農村實際情況。然而,當前農村社區養老服務供給側存在主體脫域、內容脫節、資源脫源等問題,難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智能化的高質量養老需求。
馬克思生產力理論指出,生產力演進推動社會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智能時代的新形態,其勞動工具 —— 數字新質工具,包括數字管理系統、智庫信息平台、智能養老終端和三維管控體系等,融入農村社區養老服務供給體系,有望化解供需矛盾,實現高質量發展。但既往研究缺乏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高質量供給分析框架,未明晰數字新質工具賦能路徑與作用機理,本文將深入探究。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社區養老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表明,農村社區養老服務作為準公共產品,由多元主體協同供給,但各方矛盾易弱化主體協同動力。數字管理系統以數位化網絡為基礎,網格化制度為支撐,實現跨區域利益、價值與行動協同。通過建立契約關係,明確權責與利益分配,形成利益共同體;量化服務標準,內化 「以老人為中心」 價值追求;打破信息壁壘,促進共商共議集體行動。例如河南新鄉數字養老管理系統,以愛心積分為紐帶,整合多元供給主體力量,為農村老人構建 10 分鐘社區養老服務覆蓋圈。
供給內容精準化是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高質量供給的重要標準。早期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資源配置存在問題,內容單一。智庫信息平台基於共建共享機制,能識別用戶需求,打破資源配置的物理空間限制。通過萃取老人需求偏好,形成分眾化用戶畫像;聚合跨域資源,實現服務資源與老人需求精準匹配;利用智慧導航頁面,快速響應複雜需求場景。
傳統農村社區養老服務供給方式被動滯後,易出現服務漏洞。智能養老終端綜合運用多種技術,彌補人工服務漏洞,推動供給方式向主動智能轉變。在上門服務中,智能終端設備可替代子女和護理人員,提供日常生活幫助,如 「小魚在家」 智能終端設備可通過語音指令和 APP 為農村空巢老人提供交互性服務。在社區日托和全托中,智能手環和遠程監控設備可追蹤老人行動軌跡、監測生命體徵,提供全天候陪護、遠程健康監測和動態醫療服務。
以往農村社區養老服務供給流程粗放,老人缺乏參與。三維管控體系融合地理信息系統、三維可視化系統和綜合評價系統,推進老人在服務全流程的參與。養老 「關愛地圖」 在服務前全面摸底,服務中實現全流程 「白箱化」 監督,服務後老人可進行評價反饋,促進社區養老服務水平提升,使供給流程智慧化運行。
數字基建是支撐數字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但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健全。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延緩主體間信息交互,導致契約關係難以履行,機會主義抬頭;數字供應鏈碎片化、短鏈化,加劇主體間不信任,價值協同難以實現;數字基建區域發展不平衡,阻礙數字管理系統下沉,各服務主體行動難以協調。這些問題制約了數字管理系統對服務主體協同供給的賦能效應。
智庫信息平台積累海量數據,但管理不善易產生數字風險。隱私泄露問題降低農村老年群體信任度,使其不願使用平台,導致平台難以識別需求;數據寡頭可能造成價格歧視,抬高數位化養老服務價格,使服務無法精準傳遞給農村老人;數據信息失真,導致平台推送服務與現實需求不符,制約了智庫信息平台對服務內容精準匹配的賦能。
信息鴻溝在農村老人中表現明顯,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無法或未接入網絡人口中農村地區占比 51.8%,60 歲及以上老年群體占比 39.8%。農村老人因身體機能、認知能力衰退,家庭數字素養反哺不足和社會支持乏力,逃避、排斥使用智能養老終端。部分智能養老終端設計不適老,進一步放大信息鴻溝抑制效應,使智能養老終端無法有效接入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阻礙服務供給方式智能轉型。
「數字懸浮」 在農村社區養老服務中表現為數字形式主義、數據要素空轉和數字角色錯位。基層工作人員可能編造虛假數據,導致老人養老服務訴求信息失真;非結構化數據堆砌,使可用數據被淹沒,無法實現服務流程可視化監督;服務供給者代替老人打分,評價反饋流於形式,產生 「劣幣驅逐良幣」 現象,阻滯三維管控體系對服務流程的賦能。
數字基建是農村社區養老服務供給共同體的基礎。應發揮稅收減免、財政補助等槓桿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加強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信息交互速率;推進養老服務設施數位化改造,整合形成數字供應鏈價值網絡;地方政府應統籌規劃區域數字基建資源,建立縣鄉村三級數字基礎設施體系,促進數字管理系統向農村延伸,釋放數字管理系統協同多元主體的賦能效應。
為應對智庫信息平台的數字風險,需對養老數據定級分類,明確使用邊界,加密處理隱私數據,定期掃描病毒,提升農村老人對平台的信任;完善壟斷治理政策,創新壟斷市場界定標準,降低養老市場准入門檻,避免不合理競爭;加強數據質量監督,篩選過濾錯誤數據,建立識別虛假信息特徵庫,確保智庫信息平台推送服務與現實需求契合。
推動農村老年群體數字融入,可緩解信息鴻溝。通過舉辦智能養老產品體驗活動,激發老人使用意願;將老年數字素養教育納入社區服務體系,提供培訓提升數字能力,如上海靜安區彭浦鎮開展的老年數字教育進社區活動;設計智能養老產品時考慮老人實際需求,提供簡單操作界面;鼓勵家庭數字反哺,幫助老人融入數字生活,使智能養老終端進入農村社區養老服務,助力服務供給方式智能轉型。
開展數字素養提升行動,提升基層工作隊伍數字素養。加強數字責任培養,杜絕數字形式主義;吸納具備數字素養的返鄉大學生,提升基層工作人員數字應用能力,化解數據要素空轉困境;增強數字監管意識,避免服務供給者自導自演,確保老人自主參與服務評價,使三維管控體系有效賦能服務流程智慧運行。
2025年,社區養老行業數位化轉型趨勢明顯,數字新質工具為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高質量供給帶來新契機。通過數字管理系統、智庫信息平台、智能養老終端和三維管控體系等數字新質工具,在供給主體協同、內容精準匹配、方式智能轉型和流程智慧運行等方面發揮賦能作用。然而,數字基建落後、數字風險、信息鴻溝和數字懸浮等現實困境制約了其賦能效應。為實現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高質量供給,需加快農村數字基建、加強數字風險治理、推動老人數字融入和開展數字素養提升行動。未來,應持續關注數位技術與農村社區養老服務的融合發展,不斷完善相關政策與措施,以滿足農村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高質量養老需求,推動社區養老服務行業持續進步。
更多社區養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社區養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