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開年以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在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雙輪驅動下展現出強勁發展動能。從核心製造業增速到消費市場表現,再到軟體生態建設,全行業交出亮眼成績單: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突破1.89萬億元,集成電路產量實現6%的同比增長率,多項關鍵指標彰顯產業布局成效顯著。
作為實體經濟重要支柱,2025年一季度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速達11.5%,較整體工業增速高出5個百分點。其中電子整機生產表現尤為突出:計算機整機產量8532.2萬台(同比增長9.6%),電視機出貨量連續兩季度保持正增長至884萬台,5G手機前兩月出貨量更突破4161.9萬部,國產占比超八成。上游電子元器件同步發力,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產量分別實現6%和3.5%的增長,形成全產業鏈聯動效應。
購新補貼擴圍政策持續激發市場需求,AI終端產品疊代進一步激活消費潛力。一季度數據顯示,消費者對智能設備的更新換代需求顯著提升,帶動相關產業規模擴張。從生產端看,電子整機銷量增長直接拉動上游元器件產能;消費側表現則印證了"以需促產"的良性循環機制正在形成。政策與技術雙輪驅動下,電子信息產品市場正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各地依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戰略機遇期加速布局重大項目,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5%,增速領先全國平均水平6.3個百分點。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領域成為重點投入方向,上海、廣東等地的標杆項目穩步推進,形成區域產業集群效應。這種高強度投入既鞏固了現有優勢領域,也為未來技術突破儲備能量。
開源戰略在作業系統、人工智慧等關鍵環節成效顯著:OpenHarmony社區共建單位超70家,搭載設備數破10億;openEuler系統裝機量達千萬級規模;DeepSeek等中國開源模型實現全鏈條技術開放。通過"礦鴻""電鴻"等垂直領域產品落地,電子信息軟體生態已深度融入能源、醫療等多個行業場景,不僅提升產業數位化水平,更在國際競爭中塑造了自主可控的技術體系。
總結來看,2025年一季度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呈現出製造端穩中有進、消費側活力迸發、投資建設持續加碼、軟體生態全球拓展的立體化格局。隨著新一輪穩增長行動方案的推進,行業將通過強化技術攻關、擴大開源協作、深化應用創新等舉措,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數據背後折射出的不僅是短期增長態勢,更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生態化躍遷的戰略定力與轉型成效。
更多電子信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子信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