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精礦作為鈦產業的重要基礎原料,其發展狀況直接關係到整個鈦產業的興衰。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變化,鈦精礦行業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2025年,一系列針對性政策的出台,為鈦精礦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旨在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促進產業升級。
目前,國內鈦精礦的生產情況較為複雜。在攀枝花等地區,經過多年的技術攻關,鈦精礦的綜合回收取得了顯著成果,生產得以順利進行。但仍存在不少小選鈦廠,這些小廠採用的生產技術較為落後,生產規模普遍較小。這種情況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還對環境產生了較大污染,成為行業發展的阻礙。
國外鈦精礦生產模式則相對成熟,大多是有計劃、規模化地組織開採和生產。他們十分注重可持續發展和環保,無論是富礦還是貧礦都能得到合理利用。以加拿大為例,其鈦礦品位較低,精礦品位甚至低於攀枝花礦,但在國家的扶植政策下,通過優惠電價等措施,實現了鈦資源生產的良性循環。
鈦精礦是鈦渣、鈦白等產業的重要原料,這些關聯產業的發展狀況也與鈦精礦密切相關。在鈦渣生產方面,國內從 「七五」 到 「九五」 一直在進行技術攻關,但進展緩慢。電爐容量較小,停留在 6300kVA 以下,技經指標落後,生產規模小且分散。而國外憑藉先進的冶煉技術和優惠政策,鈦渣生產能夠大規模、經濟地運行。
鈦白生產領域,硫酸法和氯化法是主要工藝。國內硫酸法鈦白生產技術起步於六七十年代引進的國外落後技術,多年來只是進行了一些小改小革,大多生產低檔銳鈦型鈦白。雖然近年來部分廠家引進了國外硫酸法金紅石生產技術,但規模不大且技術並非頂尖。氯化法鈦白生產技術國內尚未完全掌握,仍處於順產攻關階段。國外氯化法技術成熟,因其三廢少、技經指標好,產量占比已超過硫酸法,達到約 60%,且呈上升趨勢。不過,硫酸法在某些特定用途的鈦白生產上仍有優勢,在一定範圍內存在。
針對當前的行業現狀,鈦精礦相關技術有著明確的發展方向。在鈦精礦生產技術上,國內已開發出能夠回收磁選尾礦中微細粒級(0.045mm - 0.4mm)鈦精礦的選別技術,並應用於生產,但對於更細粒級礦的回收還需進一步攻關,以更充分地利用資源。
鈦渣冶煉技術方面,國內較為落後。近期建設大型鈦渣廠可考慮引進烏克蘭 1.65×10⁴kVA 大型半密閉圓形電爐冶煉技術,同時可引進國外先進的霧化鐵粉生產線,以改善鈦渣冶煉經濟指標。
在鈦白生產技術上,新建廠應採用高中檔硫酸法金紅石鈦白生產技術,國內現有低檔生產線需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進行升級。氯化法鈦白生產技術國內也需引進國外技術(如美國杜邦、美聯的技術),以推動產業發展。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鈦精礦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為推動鈦精礦行業及整個鈦產業的發展,2025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對於國內零散的小規模選鈦廠,採取關停並轉措施,通過稅收、環保等政策限制其生產,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同時,加大對攀枝花微細粒級鈦精礦選別技術的推廣應用,增加國家攻關資金投入,完善該技術。
政策鼓勵在攀枝花等地建設大型鈦渣廠(>1.0×10⁵t/a),包括酸溶性鈦渣和氯化鈦渣。引進烏克蘭或挪威的鈦渣冶煉技術,填補國內空白,為硫酸法鈦白廠提供原料,替代鈦精礦。在電價方面,仿照加拿大給予低電價優惠政策(<0.15 元 /(kW・h)),協調二灘電站富餘電量支持產業發展。
在鈦白生產領域,國家通過環保等政策,推廣採用鈦渣代替鈦精礦作為硫酸法鈦白的原料。不再新建中低檔銳鈦型鈦白和低檔金紅石型硫酸法鈦白生產線,只允許進行技改。鼓勵引進高中檔硫酸法金紅石生產線和氯化法生產線,新建鈦白粉廠規模應不低於 3×10⁴t/a。
為保障氯化法鈦白生產原料供應,鼓勵開發和引進國外先進人造金紅石技術;為拓展鈦產品應用領域,鼓勵研究、開發和引進鈦白精細化工產品生產技術,如鈦黃、鈦黑、超細 TiO₂等;在鈦材深加工方面,鼓勵實施經濟規模型技改,允許引進先進加工裝備和技術。
2025年針對鈦精礦行業出台的政策,是基於國內鈦精礦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現狀而制定的。這些政策涵蓋了從鈦精礦生產、關聯產業升級到技術引進與創新等多個方面,旨在解決行業當前面臨的資源浪費、技術落後等問題,推動鈦精礦行業朝著資源高效利用、產業結構優化的方向發展。在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鈦精礦行業有望突破現有困境,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進而帶動整個鈦產業的繁榮。
更多鈦精礦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鈦精礦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