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相機行業正經歷著深刻變革。2025年,相機行業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其中消費級RGB-D相機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備受矚目。這類相機憑藉獨特優勢,從最初的人機互動遊戲領域,逐步拓展到農業的各個方面,為農業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注入新動力。其應用範圍不斷擴大,技術也在持續改進,在未來農業發展中蘊含著巨大的潛力。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相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消費級RGB-D相機是一種特殊的傳感器,它突破了傳統相機的局限,不僅能捕捉物體的 RGB 顏色信息,還能獲取各個像素的深度信息,讓拍攝的畫面具備三維立體感。與僅輸出深度圖像的深度相機不同,它為用戶呈現更豐富、全面的圖像數據。
從技術原理角度看,消費級 RGB-D 相機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基於結構光技術的相機,它通過投射特定模式的光,如點、線、面等,當這些光投射到場景中,會因場景曲面的幾何形狀而發生扭曲。相機接收扭曲後的光,利用光失真信息來提取場景的三維信息。常見的結構光模型有多種,不同模型在投射器和攝像機的發射、接收角度上有所差異。另一種是基于飛行時間(ToF)技術的相機,它依據光速不變原理,向場景發射光線,光線經物體反射後被傳感器接收,通過測量發射光和反射光之間的相位差來測算距離。
在農業領域,常用的消費級 RGB-D 相機有 Kinect、Xtion Pro Live、Kinect 2.0、RealSense sr300 等。這些相機在深度視野、深度流輸出解析度、RGB 傳感器視野、RGB 傳感器解析度、幀速率以及可測範圍等參數上各有不同。例如,Kinect 的深度視野為 57.5×45(°×°) ,深度流輸出解析度是 640×480 像素;而 Kinect 2.0 的深度視野達到 70.6×60(°×°) ,RGB 傳感器解析度為 1920×1080 像素 。不同的參數特點決定了它們在農業應用場景中的適用性也有所不同。
消費級 RGB-D 相機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廣泛,成果顯著。在作物參數提取方面,它可以採集作物不同時期的三維參數,助力農業研究與生產。通過該相機獲取作物的彩色及深度圖像,能夠計算作物的直徑、體積等參數,還能檢測葉片彎曲度、形態、位置以及是否存在病原菌等信息。實驗數據表明,利用深度圖像進行相關參數測量的精度和穩健性更高,如對洋蔥體積的預測精度可達 96.3%,獲取玉米植株莖位置和株高時,單株株高的平均誤差和標準差分別為 30mm 和 35mm,植株莖位的平均誤差和標準差分別為 24mm 和 14mm 。
在果實識別與定位方面,消費級 RGB-D 相機為水果採摘機器人的視覺系統提供了關鍵支持。相機獲取果實的彩色圖像和深度圖像,結合特定算法,能從複雜背景中分割出果實,並精確計算其像素坐標值。經融合顏色、深度和相機坐標信息,可實現果實的精準定位。實驗驗證,該方法對番茄深度距離的平均誤差為 1.2cm,距地面平均定位誤差為 1.9cm;對未遮擋蘋果的識別準確率達 100%,對被遮擋蘋果的識別率為 82%,定位誤差在 10mm 以下 。
畜牧監測也是消費級 RGB-D 相機的重要應用領域。隨著畜牧業規模擴大,傳統人工監測方式難以滿足需求。利用這類相機獲取畜牧的紅外和深度信息,結合相關算法,可實現對單個動物的精確分離、身體姿態測量以及行為特徵提取。通過對豬群、奶牛等動物的監測,能有效評估其身體狀況,對攻擊行為的檢測和分類準確率分別超過 95.7% 和 90.2% 。
儘管消費級RGB-D相機在農業領域應用廣泛,但在實際使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基於結構光技術的相機,雖然解析度較高,自帶主動光源,能在夜間正常工作,但在戶外強光環境下,投射的編碼光會受到強烈干擾,導致無法準確獲取數據,不適用於戶外場景。而且,當測量距離增加時,投射出的散斑圖案會變得模糊,影響深度信息採集的精度。
基於ToF技術的相機,雖然精度不受距離影響,可用於遠距離測量,但也存在不少缺陷。其深度解析度較低,由於光傳播速度快,較小的時間誤差會被放大。在物體邊緣會產生疊加誤差,目標表面還會出現多重反射噪聲,導致系統誤差明顯。此外,相機功率不高,使得測量量程較短,限制了其應用範圍。例如,在獲取奶牛三維模型時,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受影響,最低準確率僅 53%;在對油菜進行三維重建和角果識別定位時,因相機獲取的三維點雲存在孔洞等問題,導致可識別角果數量少於實際數量。
針對消費級RGB-D相機存在的問題,可從硬體和軟體兩方面進行優化。在硬體層面,多傳感器融合技術是提升相機性能的有效途徑。將雷射雷達與消費級 RGB-D 相機結合,利用卡爾曼濾波與貝葉斯估計對採集數據進行融合,既能保留雷射雷達圖像的精準度,又能補充三維水平信息,提高地圖完整性。還有將雷射雷達、相機、編碼器和慣性測量單元相結合的方法,可實現更精準的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相比單一使用雷射雷達,在某些方向上精度能提高 3.6% 和 2.2% 。
在軟體層面,算法改進與優化至關重要。研究人員開發出基於光照補償的點雲配准方法,有效解決了光照強度不均勻導致相機採集的點雲噪聲大的問題,使平均誤差全距約減少到原來的 1/5。還有新的帶密度約束的 K-means 算法,通過定義點雲密度來量化收斂性,大大減少了聚類算法的計算時間,當點雲數量和 K 值達到一定規模時,聚類時間僅為原來的 1/5。針對深度圖不完整問題,也有基於深度圖修補的植物重建算法等,對空洞和噪聲的修補效果顯著提升,相比其他算法,空洞修補效果分別提升 102.15% 和 46.63% 。
隨著智慧農業的不斷發展,消費級 RGB-D 相機在農業領域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設施農業為其提供了理想的應用環境,溫室、農用大棚以及畜牧棚等場所不受陽光直射,避免了強光對相機的干擾,能充分發揮相機的性能優勢。
提高自動化程度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將相機與計算機等三維信息處理設備結合,預先設定好點雲重建程序,搭建一體化三維信息採集平台,可實現自動化作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面對複雜多樣的農業環境,提高相機在複雜環境下的魯棒性和適應性十分關鍵。目前相關研究大多在實驗室理想條件下進行,而實際的農田、果園及養殖場環境複雜,只有增強相機的適應能力,才能獲取更精確、穩定和可靠的數據。
農業機器人是農業智能化發展的重要體現,消費級 RGB-D 相機作為農業機器人視覺系統的核心部件,能幫助機器人精準識別作業對象,提高作業成功率和生產效率,在農業機器人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消費級RGB-D相機憑藉其獨特的功能,在農業領域已取得了諸多應用成果。儘管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但通過不斷的技術優化,其性能正逐步提升。在未來,隨著智慧農業的深入發展,消費級 RGB-D 相機有望在設施農業、自動化作業、複雜環境監測以及農業機器人等多個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持續賦能,推動農業向著更加高效、智能的方向邁進。
更多相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相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