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提升機是礦山運輸的核心樞紐,承載著連接井下與地面的重任,其性能優劣直接關乎礦山生產的效率與安全。隨著礦業不斷向深部、智能化發展,2025年礦井提升機行業迎來新挑戰與機遇,而材料革新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力量,其中鈦材在礦井提升機領域的應用潛力備受矚目。
目前,我國眾多礦山使用的礦井提升機容器,如箕斗和罐籠,多以普通碳素鋼及少量合金結構鋼為製造材料。這些材料存在明顯弊端,其較大的比重導致整機設備笨重,以某礦主井使用的 TMT2.25×4 多繩提升機的箕斗為例,裝載量 8t,自身重量卻高達 5.212t,容器重量占據提升總重量一半以上。同時,普通碳素鋼和合金結構鋼抗腐蝕能力弱,致使設備使用壽命較短。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礦井提升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從發展歷程來看,我國礦井提升機從設計開發到形成系列產品,雖在局部結構如調繩系統和主導輪系統有改進,但在減輕機重、降低能耗等關鍵方面長期未有重大突破,難以滿足現代礦山向大型化、輕量化和安全化發展的需求,這促使行業積極探尋新的選材方向。
材料工業的進步是推動機械產品升級的重要基石。近百年來,工業產品材料從碳素鋼逐步發展至低合金鋼,再到具備特殊性能的高合金鋼和合金材料,有力推動機械產品朝著高精尖方向邁進。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礦井提升機在選材方面也擁有了更大的探索空間。
以某礦主井提升箕斗為例,若運距為 250m,經測算,容器自重每減少 1t,總機重將減少近 3t,電機容量和耗電量隨之降低,制動安全性得以提升。可見,在結構改進潛力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優化材料來減輕容器重量,是提升礦井提升機性能的關鍵突破口。
對於礦井提升機容器的選材,需滿足高強度、強抗腐蝕能力和良好耐磨性等要求。在眾多金屬材料中,鈦材脫穎而出,成為理想選擇。
從機械性能分析,鈦的強度可與高強度鋼相媲美,能適應高溫和低溫環境,且比重僅為 4.5t/m³,約為普通鋼材 7.8t/m³ 比重的 57%。若將礦井提升機容器的碳鋼材料替換為鈦材,重量可減少 43%。如前文所述的箕斗,全部採用鈦材後,重量將減輕 3.53t,整機重量減輕近 8.5t。
在強度方面,鈦材具備高衝擊韌性,能承受高壓和振動,契合礦井提升機的工作需求。而鋁合金雖重量輕,但強度遠不及鈦材,僅為鐵材強度的一定比例,難以滿足金屬礦山箕斗提升的強度要求,不過在非金屬礦山箕斗提升或罐籠提升的部分部位,可根據實際情況考慮部分替代。
鈦材的抗腐蝕性能尤為突出。通過實驗,將相同大小、形狀的鈦板和碳鋼板置於井下相同提升系統環境中,三年後,鈦板無腐蝕,碳鋼板出現明顯腐蝕,由此測算出碳鋼的腐蝕速度,按我國目前箕斗製作厚度和腐蝕率報廢標準,碳鋼製作的箕斗平均壽命較短。此外,鈦在食鹽飽和溶液、鹽酸、燒鹼和硝酸等環境中均表現出優異的抗腐蝕能力,其在空氣中瞬間氧化形成的緻密 TiO₂薄膜,有效阻止進一步腐蝕。不過需注意,當鈦材表面含鐵時,鐵會生鏽影響其抗腐蝕能力,所以實際應用中更傾向使用低鐵系列的純鈦。
從經濟角度考量,以特定提升箕斗為例,碳鋼箕斗按現有價格計算,壽命較短;鈦材箕斗雖價格較高,但抗腐蝕壽命可達數年。將鈦材箕斗一個壽命周期的成本與碳鋼箕斗對比,可發現鈦材箕斗在一個壽命周期內,能減少投資近一定金額,這還未包括因運動質量減少帶來的電機容量降低和耗電量減少所節省的成本。隨著我國鈦提取技術提升,生產成本將不斷下降,大規模生產成為趨勢。從長遠經濟效益來看,鈦材在礦井提升機容器製造領域極具應用價值,若能在全國礦山行業推廣,將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2025年,礦井提升機行業正處於變革關鍵期。當前設備選材的局限推動著行業尋求突破,材料工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而鈦材憑藉自身優異性能和經濟可行性,為礦井提升機的升級換代帶來新方向。儘管目前鈦材應用受成本等因素制約,但隨著技術進步,鈦材有望在礦井提升機領域廣泛應用,助力行業朝著更高效、更安全、更輕量化的方向發展,開啟設備革新的新篇章。
更多礦井提升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礦井提升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