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微細加工和小型化之類的快速科技進步正在使生物
傳感器開始向發展中國家滲透,在美國、歐洲、中國和印度的穩步增長將使該市場的全球總銷售額增長9.5%,於2009年突破40億美元。
據Kalorama Information近日發布的一項新
研究報告《醫療與生物傳感器和傳感器系統:市場、應用和全球競爭》稱,2005年生物傳感器營業收入達到29億美元,而醫療應用占該銷售額的最大份額。然而,隨著生物防衛和環境領域以及
工業控制應用的強勁增長,生物傳感器成為進行快速精確分析的首選方式,該市場正在開始轉移。
在過去4年中,生物傳感器研發的方向有了顯著變化,對在生物表達化學、表面定性、分子標記以及納米技術領域新出現的生物技術創新作出響應,並帶動了在各種環境下應用的增長。
不過,成功並不只是基於創新和技術。與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結果相對照,
化學藥劑、生物處理和臨床診斷行業的商業化進程很有限。
該研究報告作者James P.Smith博士指出:「生物傳感器很昂貴,不論是對開發商還是對終端用戶而言都是如此。要讓一種醫療傳感器問世可能耗費5年時間和4000萬美元研發成本,這種時間和成本因素能讓傳感器開發商望而卻步。大眾市場興趣能讓生物傳感器一時受寵,也能讓其未出
實驗室便遭遺棄。例如,占據80%以上醫療生物傳感器市場的血糖生物傳感器所取得的成功沒有任何其他傳感器能與之匹敵。」
更多生物傳感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物傳感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