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醫藥其它行業分析報告 >> 蛋白質戲法:肽有前景

蛋白質戲法:肽有前景

2008-04-12 09:10: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本報記者 王晶 深圳報導
  早年還是燒傷專業博士生的袁建成,因為一段分子鏈而改變了命運。

  1995年,在重慶第三軍醫大學的實驗室里,袁建成和導師反覆研究能抵抗傷後感染的物質,因為人體長期使用抗生素會產生抗藥性,尋找替代產品是他們研究的課題,多肽因此進入他們的視線。

  多肽,簡單來說是蛋白質的片段。通過化學提取合成,能應用在包括免疫調節、止血、治療腫瘤等領域。那時國外的多肽合成技術已經成熟,但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而中國並沒有掌握此核心技術。袁建成隱約意識到,如果能用本地的技術將其產業化,多肽藥物將具有廣闊的商業前景。

  想法冒出來後,恰逢一位做石油貿易的實業家曾少貴正在尋找投資項目。項目道出,兩人一拍即合,一家專注於多肽領域的公司由此而生,那是1998年。

  一晃十年過去。提起這段故事時,已是深圳市翰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翰宇」)總裁的袁建成頗有些感慨。雖然至今仍沒有自主研製出多肽新藥,但袁建成認為,磨礪十年,公司已經實現了部分藥品的規模化生產,在行業內爭取到了話語權。

  「仿製」起步

  「多肽藥物在國內沒辦法做產業化,技術是瓶頸。」抱著取經的想法,1999年,袁建成去了美國考察,參觀了最好的多肽研究室後,回來和董事長曾少貴說,「一定要搞研發,一定要成立自己的專業實驗室」。

  袁建成用了兩個「一定」強調了自己的態度。

  2000年,翰宇在深圳市高新技術區征地12000平方米,前後投資了2億元籌建生物醫藥園,擬建成國內最大的肽類產品原料生產基地。對於當時的情況,袁建成回憶說,沒有該領域專業人才,人要自己培養,技術要結合國外的文獻來摸索,「就這樣開始做,很難」。

  目前,全世界大約有10~20家多肽原料藥生產商,主要集中在歐洲,如比利時UCB公司、丹麥PPL公司、瑞士Bachem公司以及NPE新系統公司,而製劑則完全被大型製藥公司壟斷。目前,印度和中國尚無企業通過多肽藥物DMF和COS認證。

  據資料介紹,由於合成技術的複雜性,用於肽類原料藥的製劑成本都非常昂貴,同時需要繁瑣的高效液相純化過程,最終導致價格高昂,有些產品甚至高達數千美元/克。據悉,像生物活性多肽產品進口一克要近兩萬美元。

  但兩年下來,翰宇還是有了挫折感。集中力量在開發新藥,這家年輕的公司碰到了資金和技術的雙重門檻。生存的壓力讓創始人開始思考公司發展的方向問題。

  「1998年到2002年這四年時間,公司從5個人發展到40個人左右。我當時考慮的是我和曾總可以堅持下來,但這個團隊不一定能堅持下來。如果還是圍繞著抗菌肽(當時自主研發的新藥)去布局,開發的周期、面臨的風險,對我們都是極大的考驗。」袁建成說,「開發一種新藥,國外多則要花10億美金,國內也要花幾千萬,上億元。」這對於尚處發展初期的,純粹依靠民營資本的翰宇而言,有些不切實際。

  於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曾少貴和袁建成決定暫時停止新藥的研發,轉而選擇了仿製藥的領域。「在類型上,我們選擇的是國外已經上市但國內沒有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在國外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的。」不過,相比國內做化學仿製藥的企業,翰宇選擇的都是以多肽領域為主的仿製藥。

  沿著這個路子,翰宇搭建起來的研發團隊逐步堅實,資金也良性滾動。2007年,翰宇已經有8個品種的多肽仿製藥上市,銷售額在8000萬左右。

  「三位一體」模式

  國內做與多肽相關產品的企業,袁建成估計有700家。這些企業的生存模式,多是專注於一塊,即做外包的定製服務、原料藥生產及製劑的生產的其中一塊,「但我們是『三位一體』」。

  之所以選擇「三位一體」,袁建成認為三者是互相貫通同時起著補充的作用。例如定製服務對於「掌握最新的國內外多肽的藥物研發技術,掌握研究的趨勢」非常有價值。而生產原料藥並供給製劑生產,能保持價格的競爭力和產品的品質。

  對於定製服務,袁建成提到藥明康德模式,後者只在化學製藥領域做研發定製服務,而翰宇則專注於多肽領域。「這塊業務的價格會比批量生產高,但產能很小且花費的時間很長。」在國內,大約有30家企業有定製服務業務,但他們的營業額「沒有超過500萬元的」。從規模上比較,袁建成認為從設備到人員,翰宇都具有競爭力。

  而在原料藥這塊,袁建成的思路是對外出口向各家企業供應原料,定位於「原料藥提供商」。而在國內的銷售上則只供應自己的製劑。原因在於「製劑之間存在競爭,把原料掌握在自己手裡,能『保證產品的競爭力』」。

  對於第三塊業務,即製劑生產方面,在第一輪融資後,翰宇將投入建設新的生產線。袁建成表示,之前「受限於產能,翰宇的產品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供給」。

  據了解,翰宇在出口方面的業務占整個業務20%,在袁建成看來,中國市場固然很大,但比起國外的醫藥市場,中國仍然太小。「中國醫藥(愛股,行情,資訊)市場只占全球醫藥市場的6%—7%。而美國占到了將近50%,接下來是日本,歐洲。」

  因此,「我們應該把眼界放得更開闊一點」,袁建成如是表示。

  前景:世界級?

  今年3月7日,軟銀賽富(SAIF Partner)聯手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出資1500萬美元投資翰宇。據悉,軟銀賽富合伙人閻焱去年5月與曾少貴及袁建成接觸,6月由具有醫藥背景的合伙人徐航跟進,雙方在9月就簽定協議書。

  而軟銀賽富和深創投對翰宇的定位是「世界級的多肽製藥廠」。袁建成說,投資機構認為,「作為這個行業內的公司,你一定要有話語權」。

  對於公司發展的方向,袁建成表示,「仿製藥這條路子,我們現在還在走。我們看到國外有很多的多肽藥,中國老百姓無法去用,是因為這些藥沒法產業化。」不過,儘管肽類產品的大規模生產仍然遭遇技術難題,但需求的上升也促使著翰宇這類的公司快馬加鞭。

  據法國SENN化學公司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醫藥市場銷售總額約為6500億美元,而與多肽藥物相關的產品(合成肽、氨甲基多肽模擬物、蛋白包括抗體等)市場銷售額達到了500億美元以上。據醫藥界行業預測:未來5年多肽類治療藥物每年將高於15%的幅度擴張,預計到2010年,全球多肽藥物市場的消耗價值將超過800億美元,多肽原料藥可超過50億美元,市場潛力巨大。

  「創新藥我們不是不做,要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做。開發一種新藥,人才技術資金(需求)擺在那。」袁建成表示,現在翰宇在發展的第二個階段,「也許在這個階段的末期,我們的創新藥就會出來。」對於一家定位於自主研髮型的公司來說,翰宇仍然希望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開發出國產品牌的多肽新藥。

  量力而為,循序漸進,比起國外的醫藥巨頭,規模尚小的翰宇需要有足夠的耐心與「城府」,這樣才能在這樣一個新領域裡,拿到他們希望得到的「話語權」。

  ·名詞解釋·多肽

  蛋白質是由很多胺基酸彼此以肽鍵相互連接的化合物,而分子結構介於胺基酸和蛋白質之間的一類化合物,稱作多肽。含有的胺基酸少於10個就被稱為寡肽,超過的就稱為多肽,胺基酸為50多個以上的多肽稱為蛋白質。

更多蛋白質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蛋白質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