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近百名本土設備材料公司﹑IC設計公司與中芯國際的領導與經理共聚一堂,在2011年Q2的半導體產業聯盟經驗交流會上共商打造本土半導體產業鏈大計。
在國家02專項的指導下,本土半導體設備材料公司正如星星之火在中國點燃,特別是在中芯國際等本土fab廠的支持下,江豐電子與安集微電子等一批材料公司已成功開發出符合大規模生產的靶材﹑CMP研磨漿等材料,部分產品已贏得了中芯200mm及300mm生產線上超過50%的市場占有率。
安集微電子CEO王淑敏博士說,是服務於祖國的使命讓她放棄了美國優厚條件來到中國,並投身於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回想兩彈一星的元勛們曾經餓著肚子為祖國的科研事業奉獻智慧,而今我們同樣肩負著發展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重大使命。談到未來公司的發展,王淑敏說,目前公司只能說是邁出了一小步,在中芯武漢等廠的應用一切按部就班。未來拓展國際客戶及拓寬公司產品線將是公司發展的必然。
江豐電子從2005年成立,而今已發展成為全球第4大靶材供應商,董事長姚力軍博士同樣帶著一份報效祖國的決心從日本歸國創業,他說,目前江豐一天的產量是其原管理的Honeywell一個工廠的4倍。
此次日本地震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帶來了衝擊,有了江豐﹑安集等本土供應商的鼎力支持,中芯國際的生產因而得到了充分的保證。中芯COO楊士寧博士介紹,目前中微﹑北方微電子﹑七星﹑中科信等公司的設備都已進入中芯的生產線。拓荊科技總經理姜謙博士介紹,拓荊的PECVD也計劃於7月進入中芯。北京京信委副局長梁勝指出,目前最昂貴的光刻機與占材料成本30%的矽片依然是國內產業的空缺,希望早日實現技術的突破。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IC應用市場,這是我們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先天優勢。這一點是台積電﹑聯電與Global foundries等公司無法相比的,據楊士寧介紹,在2010年,中芯國際的本土設計公司客戶也第一次超過了台積電等競爭對手。
從歷史的規律看,一個國家在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初期,都需要國家在資金﹑政策與人才方面的大力扶植。而今在國家01/02專項的支持下,不少關鍵的IC設計﹑製造﹑設備與材料公司都獲得了政府的資金資助,但對素有「吞金獸」之稱的半導體產業來說,更大的資金投入是未來產業進一步發展及進入國際先進所必需的。中組部人才局千人計劃為半導體產業引進了不少人才,與會的不少代表正是國家千人計劃的碩果。
此次中芯國際主辦的半導體產業聯盟經驗交流會利用市場的力量,在為發展中國半導體產業這一共同使命的帶動下,眾多IC設計﹑設備與材料公司共聚一堂。相信產業鏈共贏的一天,也將是中國半導體產業成功之日。
更多半導體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半導體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