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通知明確,新上甲醇項目年產能不得低於100萬噸,未來煤化工原料將以高硫煤和褐煤為主
在江蘇蘇州召開的2011年中國甲醇產業大會上,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有關負責人透露,國家發改委剛剛發布了《關於規範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對煤化工項目的規模提出要求,新上甲醇項目的年產能須在100萬噸以上,並重申在煤炭調入省份、缺水和環境容量不足的地方嚴格限制煤化工的發展。這意味著煤制甲醇等煤化工項目准入門檻將進一步提高。
該負責人還表示,《通知》強調對低階煤炭資源的利用,未來煤化工的原料將以高硫煤和褐煤為主。
甲醇明確「上大壓小、產能置換」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相關負責人透露,《通知》明確對甲醇實施上大壓小、產能置換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十一五」期間,對甲醇下游新興應用領域的預期和煤化工熱,刺激了國內甲醇的投資和生產,導致甲醇產能嚴重過剩。來自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到2010年底,全國共有甲醇企業291家,產能達3840萬噸,比「十一五」初期增長3倍多,年均增長率達到32%。2010年,國內甲醇總產量達到1752萬噸,而企業的平均開工率只有45%左右。
2009年9月26日,國務院批轉發改委等部門《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指出解決甲醇行業存在的問題:一方面要提高競爭力,上大壓小,按照煤炭開採與甲醇生產相結合的方式,在條件較好的煤炭資源產地,建設大型甲醇生產基地,加快產業布局向煤炭資源地集中。另一方面,要推動甲醇後加工產業發展,拓寬產品市場。在甲醇後加工示範工程取得成功之前,不宜建設單純新增甲醇產能的項目。
工信部原材料司一位副司長近日表示,「十二五」期間將積極發展高爐氣制甲醇、甲醇燃料汽車的試點。
「《通知》的出台,實際是對2009年《意見》的進一步延續。」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秘書長趙家廉向本報記者表示。
「『十二五』期間,甲醇產業發展處於關鍵時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李壽生指出,「甲醇產業首先要從提高能源轉化效率、優化產業布局、嚴格准入條件入手。」
不爭好煤用好劣煤
經過「十一五」的發展,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初具規模。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產業發展部研究處副處長蔡恩明介紹,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現代煤化工的年產能為:煤制天然氣超過1000億立方米,煤制烯烴超過2000萬噸,煤制二甲醚達1000萬噸。
「使用高硫、高灰劣質煤是現代煤化工可持續發展的條件。」蔡恩明表示。
據悉,我國煤炭資源雖然相對豐富,但高硫、高灰的劣質煤比重在40%以上。
在這種資源現狀下,如何利用好劣質煤,是我國現代煤化工行業和傳統煤化工行業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
在我國,目前以煤炭為原料的甲醇生產占總產能的60%以上。一半以上的煤制甲醇採用固定層間歇制氣工藝,以貨緊價高的山西無煙塊煤為原料;且大多數企業不掌握煤炭資源,生產成本受煤炭價格影響較大。而國際上甲醇生產主要以天然氣為原料。中東等地區天然氣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甲醇生產成本較低。金融危機以來,國際天然氣價格下降幅度遠大於我國煤炭價格下降幅度,原料優勢更加明顯。
會上,一份與甲醇「十二五」規劃相關的建議提出,企業要減少無煙煤的原料比重,使無煙煤為原料的甲醇產能由43%下降至27%,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甲醇產能由23%降至15%。鼓勵煉焦企業以焦爐氣為原料生產甲醇,所占產能比例由目前的11%提高到18%。
更多煤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煤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