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免費報告 >> 藥品 >> 設計總是相通的,從服裝看窗簾流行趨勢

設計總是相通的,從服裝看窗簾流行趨勢

2011-07-21 11:33:41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資訊時代的來臨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服裝是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最重要的生活標誌之一,他們總是與時尚、潮流、時代精神、生活方式聯繫在一起,尤其是服裝設計理念的更新,無疑是最直觀表達著這種潮流和精神風貌的。因此,窗簾行業研究資訊時代服裝設計所具備的文化內涵、設計藝術與科學技術的完美結構和發展趨勢十分重要。
  
  一、資訊時代的文化思潮
  
  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工業進展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工業文明給人類帶來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對未來的信心。然而就目前的窗簾製品而言,儘管製成品在技術上較先進,遺憾的是在設計上卻很少考慮人的心理特點、社會因素及生態環境,從而使窗簾與人和自然環境間存在一定的距離,這就是現代工業文明帶來的負面影響。對大自然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引起了人本質的變遷、精神的空虛、個性的喪失、也使社會文化心理發生了改變。一般來說,經濟發展的速率和生活因素之間的關係為:經濟發展的速率愈高,則社會自然環境受傷害的程度愈大,這是一個不可迴避的代價。同樣,在審美領域,工業文明時代強調「形式追隨功能」。它適應經濟,強調造型簡練、忽略環境和傳統,宣揚「裝飾即罪惡」或「少即是多」,這是無個性表達方式,是以科學性取代藝術性,是機械化時代的設計美學,它以科學客觀的分析為基礎進行設計,儘管能減少設計中的個人意識,強調功能第一,形式第二,注重新材料、新技術的運用,從而提高窗簾的經濟性和效率。資訊時代下的後現代主義是「反」現代工業文明的現代主義觀念,它形成了一股新的「文化氣候」。窗簾設計資訊時代的多元化個性,較現代主義風格更重哲學文化內涵,重人與自然的統一,重生態環境,重精神境界,重個性,由強調功能主義轉移到「窗簾是否適合於人」的要求,這正符合了新世紀人們對窗簾的需求理念。
  
  信息產業的迅速崛起和社會產業的信息化,使「後工業時代」的世界成為以設計為主導的和以知識經濟為重要標誌的資訊時代,這個時代的總體特徵是商品必須高度藝術化,符合大眾的心理需求,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它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回歸,是創意的回歸,是知識、經濟、科技、藝術的有機融合。資訊時代將呈現的一個趨勢是科技成果通過設計快速轉化,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注重創意、強化創新尤為重要。窗簾夢工場認為「:信息化社會,應當具備國際性的『美』、『人性』、『創造力』,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簡單的美的形態表達,而是要具有走在時代前列的目光。」
  
  二、窗簾資訊時代服裝設計理念的探析
  
  1.新媒體藝術
  
  新媒體藝術是基於網絡時代的發展應運而生的,它是網絡時代所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其主要特點是藝術家可以把所有的藝術形式結合在一起放到網上,與網友共同創作,並隨時可參加或退出。「參加者」可以瀏覽或相互交流,同時消費者亦可以參加與設計師的審美情趣、想像進行「互動式」交流融合、滲透,對服裝的多元化、個性化的潮流作出最快反應。同時一台具有強大圖像設計功能的電腦可以把設計稿、構思統一收集整理,並保存起來,我們隨時可以隨心所欲地研究和設計,不必擔心靈感浪費或溜掉。

     2「高層次」的轉化
  
  人類在不同的經濟時期有著不同的文化和經濟尺度,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條件的改變,人們已不滿足於生存,更需要的是健康、舒適的穿著,這種「需要」還在進一步向「高層次」轉化。現在服裝的樣式、花色、材料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設計主體寧要曲折而不要直率,寧要模糊而不要分明,並廣泛從新藝術風格、街頭藝術、民族與民俗風貌、古典主義思潮、復古風貌、高技術風格、裝飾主義、自然生態主義中汲取靈感,表達了對現代主義「單調缺乏人情味」的不滿,同時也表明了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與後現代主義在設計理念上的相互緊密聯繫。
  
  3.設計哲學文化內涵的體現
  
  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師法自然」、「崇尚和諧」的理想境界,並與我國古代哲學文化相吻合。「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即「人與自然統一」的觀點。天地萬物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莊子齊物論》中有論述「;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無為一」。在《周易》中則把天、地、人「三才之道」視為整體,今天后現代主義思潮把「天人合一」作為後現代設計的基本哲學觀點。在設計服裝時考慮到形色、材料等方面的自然和環境因素,服裝設計在諸如製作材料、生產工藝、使用功能以及形式感覺各種因素的相互影響、相互牽制中完成。如在1999年「中國周」中展示的作品「天的夢語,以天夢、天語、天霧、天光、天艷為主題,以天的浩大神秘,變幻莫測為背景,通過音響、燈光、攝影、模特等文化的載體,演繹了一組來自天的靈感、天的呼喚、飄逸瀟灑、空靈輕柔的服裝組合,融人與自然於一體,產生了別具一格的藝術品。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圖案中的形式塑造俗成的形象,溝通內外和大小環境,將具體的形式作為一種表達情緒和意蘊知覺的手段,為整個設計增加魅力因素,如中國文化中有特殊含義的梅、蘭、竹、菊等自然紋樣,我們從造型風格中可體味到與我們相近的東西,體驗到紋樣的人格意味。「師法自然」是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主張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歸根到底人要以自然為師,有針對性的「反璞歸真」或「回歸自然」。這種尊重自然的觀念,在服裝設計中將得到很好的應用。近年來,設計界瀰漫著一種「回家」的渴望,吹拂著一股懷舊的微風,這股「自然風」是針對現代設計的相對標準化、機械化的。因為當生活程序化、簡單化後,人們又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陌生而又毫無人性的環境之中,生活不再是主體的、富有生命力和充滿變化的,僅僅只是沉沒於平面化的單調中。作為設計師寧願觀察人心靈的世界,以藝術家的身份融合高科技和人們感情需要。服裝設計要體現協調人的理智和情感,給人以「回歸」「、回家」之親切感,因此形態親切、造型樸素、符合自然生態規律的整體設計正好與資訊時代的潮流不謀而合。這種以回歸自然、反璞歸真的設計潮流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有了更深刻的內涵,它不僅涉及到服裝設計有形的外在的反面,還關注無形的內在感情的流動,以人為本的設計是感性和理性自然結合的設計實踐。中國文化以「和諧」為「美」,所謂「天地之道而美於和」、「天地之美莫大於和」,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重視各種因素對人健康舒適性的影響。「崇尚和諧」是人們追求的理想境界。
  
  4.個性文化的張揚
  
  服裝在資訊時代的表現,既是實用品又是文化載體,它以其造型、結構、風格、細部雕琢等向人們傳播著某種文化信息。我國傳統藍印花圖案中可以看到三朵梅花、三片葉,如果使其形得到加強,數相對削弱,這樣反而能使其特點更加鮮明,形成古典圖案的大方個性,因此,服裝設計在資訊時代個性化的表達有賴於傳統文化的發揮及其與現代藝術手法的完美結合。
  
  資訊時代中流行與個性如同魚與熊掌一樣不可兼得。有人認為越流行就越有個性,這是認知誤區,應當這麼說,越流行的東西越缺乏個性,越有個性的東西越難以流行。個性服飾也蘊藏著流行機會,處於個性時代,與其趨之若鶩地追逐流行,還不如我行我素地培養識別品質和風格的目光,這才是流行的真正本質——個性。

     5.科學、藝術、技術新聯盟
  
  科學、藝術、技術新聯盟與服裝時尚科學技術與藝術在設計與社會生活領域是相互滲透與聯繫的一個整體。從過去的歷史可以看到,農業文明時期是精湛的手工藝技術和藝術的結合,工業文明時期是科學與大工業機械化的結合,而現今信息文明時期則是科學技術、手工藝技術與藝術組成新聯盟的時代。
  

  新能源、新材料、電子等新科技廣泛的運用,使得人類進入一個跳躍式的發展階段,這些因素深深地影響和衝擊著服裝設計、服裝時尚,同時也給設計師提供了一些新思路。現代許多設計大師把對新材料的聯想成功運用於服裝設計中。首先,20世紀50年代馬海毛的出現使巴倫夏加、郎萬·卡斯蒂若為針織時裝掀開了新的篇章。1958年滌綸維織物的發明,使其成為裙子褲子極佳的面料,以後又陸續推出超柔軟合成纖維的改良新面料,都成為設計師創造新潮流的靈感來源。進入動盪的60年代,前衛大師推出的震驚世界的「塑料女裝」、「金屬女裝」和「紙制女裝」都是源於對高科技和新技術的聯想。而近年受「回歸生態」潮流的影響,服裝界又陸續推出了適應新潮流的新型纖維料,如:以天然纖維織物為基布,應用高科技塗層技術織物防風,並保留良好的透氣性能:通過爛花、提花、壓花、立體印刷、割線等技術增加面料的立體效果,使傳統的喬其紗等一些較透明性感的面料具備了多樣化的風格;被稱為彈力纖維的面料以其廣泛適用性與種天然纖維或傳統合成纖維混紡,大大改變了面料的外觀和品質。還有綠色纖維的應用更是令人賞心悅目,基因彩色棉花、有色羊毛、兔毛、塑料再生,太陽能染色等使面料生產的各個環節(紡、織、印、染、後整理)儘可能避免了污染,因此被稱為綠色纖維,是未來時尚運用的絕佳材料。服裝未來的發展,只有依賴於傳統文化的淵源與精湛的工藝技術的完美協調,並有科學與機械工業技術支撐,才能做到推陳出新和迎合社會的文化心態。

  
  6.中西融合、兼收並蓄
  
  資訊時代藝術設計在處理中西文化關係上應當堅持中西融合,反對任何形式的文化保守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努力發揚兩種文化優良成分並加以鍛鍊融合,以求創造出適合資訊時代所需的文化理念。例如由孫中山先生開創的「國服」——中山裝,與褒衣博帶的封建服飾相比,中山裝移植了西方服飾的積極因素,它採用西式服裝結構和裁製方法,雖與明、清代的服裝形式沒有相似的影子,但中山裝卻非常完美地體現了中國的民族傳統性,沒有人為的「施加」,它體現在精神里、風格上、氣質中。中國與西方國家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心態,西方強調競爭,東方追求和諧、中庸,而同樣是西式結構的中山裝卻流露著東方的美感。
  
  中山裝吸取了西方服裝的技術和科學因素,但不是中國傳統和西方行式的強行拼湊。孫中山先生從中國實際穿著出發,移植西方款式精心構思。使凝聚在人們心靈中的民族文化細胞體現在風格上,形成獨具特色的嶄新形式。形神結合而呈現時代新意,中山裝是中西融合的成功範例。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意境及其他的表現手法,融西方文明中的比例法則、立體觀、理性思維方式,這樣可以互相為「用」,同時面向自然、面向生活、面向當代、面向未來。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