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家居飾品行業分析報告 >> 家居裝修有哪些難題分析

家居裝修有哪些難題分析

2011-10-19 11:58:13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難題1:渠道投入加大經銷商賺錢難
  
  群體最大但是實力最弱的就是各級經銷商,家具行業的洗牌,可能最先在經銷商中出現。不少建材經銷商表示,高額的店面租金,使家居建材產品的成本增大,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生存壓力。閔智表示,經銷商處境艱難原因之一就是賣場租金居高不下,同時快速擴張,導致了賣場不搞活動沒有人,搞活動經銷商虧本,對經銷商來說怎麼做都是虧。
  
  據了解,已經有不少經銷商連續虧損超過半年,不得不轉讓店面或停業應對市場危機。京城某家居大賣場經營床墊的銷售員表示,她家店面有180平方米,租金每月每平方米約340元。該女士說,每年的租金大約占一年銷售額的30%。她說:「租金已經非常高了,而且每年還會繼續上漲,對廠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她坦率地表示:「租金漲了,產品自然就要漲價,租金是影響家具價格的重要因素。」
  
  中國家具銷售商聯合會發起人及首屆會長,蘇州亞博家藝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亞中表示,家居經銷商目前出現了倒掛現象,誇張點說,80%虧損,20%掙錢。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銷售渠道平台單一,賣場租金居高不下和不斷擴張。經銷商日子不好過實際是裡面失去了平衡,也就是說業態失去了平衡。從前賣場少,品牌少,招商少,租金自然就低,經銷商的利潤也就很高。而現在由於開賣場的門坎低,導致賣場不斷擴張,租金不斷上漲,經銷商自然就沒有利潤可言了。經銷商要支付20%的租金、10%的運輸、7~10的裝修、5%的人員工資,還不包括稅收、財務、管理等費用,在目前這種市場條件下,要達到滿意的銷售額實際上並不容易。有時候為了達到銷售額,只能削薄利潤低價出售,但即使這樣也一樣虧損。
  
  難題2:樓市限購市場需求源頭收窄
  
  家居建材是房地產行業的下游產業,房地產政策調控嚴厲,使得新房成交數量銳減,這對家居市場造成的殺傷是最為明顯的。
  
  十一幾天,雖然促銷聲勢不小,但發現,人氣普遍不是很足,前來購買顧客並不多,場面有點冷清,似乎不見傳統的金九銀十裝修旺季的熱鬧景象。不少前來逛賣場的消費者表示,只是利用假期時間逛逛賣場,並非奔著優惠而來,因此也不著急下單訂購。即使算上逛而不買的人,也只不過相當於平時周末客流量。
  
  北京依諾維紳家具有限公司總裁楊建偉表示,十一期間也去了家具城看看,有幾個差異化的事情正在發生:「一是家具城開始差異化,好的不錯,不好的特別差;二是品牌差異化加大,好的企業銷售還是可以,可以維持去年同期的營業額,但是差的就差的可憐了」。楊建偉也因此感嘆,大家都賺錢的日子過去了!
  
  難題3:成本高企家居步入微利時代
  
  國慶期間,店員普遍反映,現在品牌都在漲價,他們自己能賺到的已經很少了。這也印證了業內專家的表示,家居行業已進入微利時代。志邦櫥櫃北京分公司總經理閔智表示,櫥櫃行業現在有20%~30%的虧損,還不算虧損嚴重的,利潤比原來下降了10%~20%。「另外,家居行業一般是一年兩次提價,志邦櫥櫃在10月中旬後就要提價了」閔智表示。
  
  對於微利時代的降臨,幾乎所有受訪的業內人士都一致認為,微利時代的來臨意味著一場洗牌活動即將來臨。「家居行業競爭激烈,水平參差不齊,市場保有量下降,十一期間,很多一線品牌率先降價,志邦櫥櫃也跟著『被降價』了,原因是別家都降價了,你也只能跟著降了,消費者形成了一個不促不銷的現象。」閔智表示。

 閔智透露,志邦櫥櫃國慶期間的銷量超額完成任務了,從這一現象能看出家居市場的現狀是,消費者更加注重品質和服務了。在家居市場利潤稀薄的的情況下,很多中小企業生存陷入難題,行業必將重新洗牌。閔智表示,營銷就成為各個品牌的主旋律,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搶」,搶市場,搶份額。

更多家居裝修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家居裝修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