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油漆行業分析報告 >> 汽車底漆塗層的特性及其發展趨向

汽車底漆塗層的特性及其發展趨向

2011-11-19 10:01:13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底漆塗層是由底漆塗布在經表面處理過的被塗面上構成(即轉化膜+底漆),它是整個塗層的基礎。
  
  底漆塗層必須具備下列特徵:
  
  1、對被塗面應具有極好的附著力,塗層具有極好的機械強度。
  
  2、底塗層應具有極好的耐腐蝕性(耐鹽霧1000h以上,對零部件500h左右)、耐水性(耐潮濕性)和抗化學試劑性優良。
  
  3、與中間塗層或面漆塗層的配套性應優良,與前處理的轉化膜配套性也應優良。值得注意的是,前處理工藝(轉化膜)與底漆(尤其是CED底漆)的配套性(適應性)在設計、制定工藝時應特別重視,配套性好壞直接影響底塗層的耐腐蝕性和附著力。
  
  4、所選用的底漆應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能適應大量流水生產的自動塗裝;通過工藝措施能確保汽車車身的100%表面塗上底塗層。
  
  在塗底漆前被塗面應清洗乾淨,並進行轉化膜處理(磷化處理)。塗裝前採用磷化處理已有60a歷史,一般是薄膜型(1~2μm)快速磷化處理工藝,最初是採用錳鐵磷酸鹽的高溫磷化工藝→鋅鹽中溫磷化工藝→三元(Zn、Ni、Mn)低鋅中、低溫磷化處理工藝,在近10多年中塗裝前處理磷化處理技術有著較大的進步,例如:液態表調劑長效化、無NaNO2化、低溫化和少渣化,鈍化、無鉻化已成為典型的穩定的車身漆前表面處理工藝。可是其環保性差,含P、Ni、Mn等有害物質,另外資源利用率低,約有50%的藥劑在處理過程中成為廢渣,產生的沉渣給工藝和塗裝質量帶來極大的麻煩。
  
  在環保清潔生產的法規促進下研究開發成功了新一代低污染型塗裝前表面處理工藝(如氧化鋯轉化膜處理或矽烷處理技術)已開始替代傳統的磷化處理工藝。新工藝形成的轉化膜膜厚是納米級,具有無有害物質,無沉渣,可室溫處理,無需表調和鈍化工序,運行成本低,並適用於多種底材(Fe、Zn、Al)前處理等優點。

汽車車身塗底漆所選用的底漆品種和塗裝方法已經歷了多次重大改革,其演變歷史大致如下:
  
  底漆材料:油基底漆→硝基底漆→醇酸、酚醛(或環氧)底漆→浸用溶劑型或水性底漆→AED電泳底漆(1962年)→CED電泳底漆(1977年)。
  
  底漆塗裝經歷了刷塗、空氣噴塗、浸塗(滾式浸塗和拖式浸塗)、陽極電泳(AED)、陰極電泳(CED)塗裝5個階段。
  
  當初採用刷塗和噴塗法時車身內腔和縫隙表面因塗不到而裸露,從裡面向外腐蝕,在高溫高濕條件下使用1~2a,產生穿孔腐蝕。二次世界大戰後採用浸塗法(轎車車身採用滾式浸塗Rotodip,駕駛室採用拖式浸塗)仍採用有機溶劑型塗料,車身耐腐蝕性有所提高,存在的問題是縫隙間有「溶落」現象,大槽浸漆火災危險大;後開發採用浸用水性底漆。
  
  美國福特公司於1958年發明了能使車身內部和縫隙附著完整塗膜的「陽極電泳(AED)塗裝法」,1962年9月車身陽極電泳塗裝線正式開始投產使用,隨後替代浸塗法進行車身塗底漆。

  為進一步提高車身的耐腐蝕性和解決AED電泳過程中的陽極溶解問題,研究開發成功了陰極電泳(CED)塗料和CED電泳塗裝法,並於1977年第一條車身CED塗裝線在美投產,隨後的10多年,原AED塗裝線改造為CED線,新建的車身塗裝線都採用CED。CED的普及速度是前所未有,大量流水生產的汽車車身幾乎100%都採用CED底漆。
  
  CED塗料和CED塗裝技術30多年來不僅成熟穩定可靠,而且有著很大的技術進步,在汽車車身塗底漆工藝方面至今尚無更先進理想的塗裝法(技術)來替代。
  
  日本本田汽車公司建線在車身上採用過粉末塗料。車身外板表面先用粉末靜電噴塗法打底,加熱使粉末塗層熔融,降低導電性隨後再進行CED塗裝,其目的是使車身內表面、外板的裡面塗裝完全,這一工藝稱之為「陰極電泳(CED)逆工序法。」

更多汽車底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汽車底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