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術元素
100多年來的
經濟發展,尤其是近30年來的科技進步表明,科技的發明、創造和應用,越來越成為經濟競爭中的一個主要因素。這裡所說的技術,是包括科技創新體制、技術專利、技術精準和科技的產業化。從各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可以看出,高端市場基本上都被擁有先進技術的國外品牌或合資品牌把持,而中國本土品牌很難進入高端市場,大多數在中端和低端市場緩慢行進。大量的高附加值產品集中在外資企業手中,國貨不可避免地成為陪襯。
節能燈行業也是如此。
未來,節能燈行業要想有較大發展,必須首先在技術上做文章,在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專利技術上做好工作。
(2)市場元素
只有擁有相對豐厚的市場企業才能生存下去。在惡性循環似的競爭中,中國企業付出的是技術上和產品質量上的落後,我們占據了大部分市場,利潤卻微乎其微甚至虧本,外資品牌銷售份額少卻攫取著高額利潤。中國市場已經是最大的國際市場之一,如果我們的市場保護意識不夠,只會再次拉大中國企業跟國外企業的差距,使"中國製造"產品不具備核心競爭力。
以緊湊型螢光燈為代表的中國節能燈產品,出口數量大約占當年產量的70%。國內市場近年來才剛剛得到行業的重視,以高效節能照明產品推廣項目的政策性力量推動,一點一點地培育國內市場。相比國外,中國節能燈產品的本土市場培育較為落後。不過,從近年來政府推廣的效果來看,本土市場正在逐漸壯大。這在未來將成為節能燈行業持續發展的動力。
(3)資本元素
所謂民族工業就是資本的所屬權歸屬中國。維繫民族工業的兩個紐帶一個是資本的所屬,一個是品牌的所屬。對於行業以及更微觀的企業來說,資本就是發展最根本的支撐力。充足的資本,包括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都是企業發展的有力支持。可喜的是,近年來,在許多產品上,已經可以見到國內企業在
投資上所做的工作。國內節能燈本土品牌的崛起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企業在近年來對於
投融資平台、智慧財產權、專利技術的重視,已經逐步和國外企業接軌。
(4)品牌元素
品牌和資本一樣構成企業性質的歸屬,是掌握企業命運的根本,然而,中國正一步步走向製造強國、品牌弱國。
日本、韓國、新加坡在20世紀上半葉全球產業鏈轉移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機會,成就了大量頂尖的國際性
製造業品牌。現在當這些國家和地區區域優勢不在的時候,產業鏈繼續轉移,以中國和印度為首的發展中國家成為全球製造業的中心。
但令人遺憾的是,中國至今沒有形成一批國際頂尖的製造業品牌。沒有品牌的製造業註定是沒有競爭力,贏利能力低下的製造業。中國很少有全球知名品牌的誕生,這是讓每個中國人非常痛心的現象。雖然在中國節能燈市場上,雷士、TCL、佛山照明、陽光照明、歐普、三雄極光、亞明、華藝等國內一線品牌表現搶眼,但從單個品牌的價值和國際影響力上來看,我國節能燈行業仍舊需要在品牌建設和培育上做文章。整個中國製造業都迫切需要打造自己的強勢品牌,將是中國製造業唯一的出路。
(5)政策元素
政策走向決定國家經濟發展的未來。一方面,企業對政府的要求,是要有一個廉潔、高效、服務的政府,政府要創造一個公平政策和市場環境及法制環境。另一方面,政府要積極推動民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發展而不是加以限制。另外,筆者認為,中國目前不缺法律,而是缺少執行,政府要推動法制化建設,就要加強執法力度。
在節能燈產品的普及和推廣上,政策是行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量。2008年開始的高效照明產品推廣項目,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照明行業的發展,培育的國內市場,同時也帶動了一大批國內
照明電器企業的發展。對於整個照明行業而言,在國內市場培育、新產品的推廣上,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因素在起作用。
更多節能燈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節能燈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