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無機化工行業分析報告 >> 我國氟化氫企業開始主動轉型

我國氟化氫企業開始主動轉型

2012-05-15 11:17:55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我國氟化氫主要用於生產氟碳烴和氟化鹽,氟碳烴運用於高端塗料,氟化鹽主要用作鋁電解的助熔劑,也用作研磨產品的耐磨添加劑,以及用於玻璃抗反射塗層、搪瓷乳化劑、玻璃乳白劑、焊材助熔劑、陶瓷填充劑、殺蟲劑等。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高級分析師羅亞敏介紹,自2005年以來,我國氟化氫行業進入產能大擴張時代,全國各地紛紛上馬氟化氫項目,我國現有氟化氫生產企業50多家,2011年總產能約145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54%。2011年我國氟化氫產量為100萬噸左右,同比增長12%,平均開工率僅67%,產能明顯過剩。

  據了解,在未來5年中,國內氟化氫的消費將保持6%~7%的年均增長率,預計2015年消費量將在108萬~120萬噸。因此,我國在未來5年裡氟化氫產能過剩的狀況不會有大的改觀,平均開工率仍將保持在60%~70%。

  國內氟化氫產能膨脹過快的現狀引起了政府的關注,工信部於2011年2月發布了《氟化氫行業准入條件》,重點提出新建生產企業的氟化氫總規模不得低於5萬噸/年,新建氟化氫生產裝置單套生產能力不得低於2萬噸/年。2011年4月底發布的《氟化工產業調整指導目錄(2011)》中,除電子級及濕法磷酸配套除外,新建氟化氫裝置已被列入限制類項目,5000噸/年以下工藝技術落後和污染嚴重的氫氟酸裝置被列為淘汰類。業內專家認為,這一政策舉措有利於抑制我國氟化氫產能過剩的局面。

  企業開始主動轉型

  由於國內外高端產品需求量大,不少企業開始向高端領域進軍。羅亞敏介紹,浙江巨化集團凱恆電子材料公司2009建成國內第一套6000噸/年較大規模的工業化高純氫氟酸裝置,開工以來產品一直熱銷;福建邵武永飛化工有限公司2010年建成的3000噸/年高純氫氟酸裝置成功投產,是國內第二家較大規模的企業。浙江藍蘇氟化有限公司2011年1月也投產了5000噸/年高純氫氟酸項目。

  截至2011年6月,我國高純電子級氫氟酸的產能約為2.6萬噸/年。目前還在建的電子級氫氟酸產能超過5萬噸/年。

  羅亞敏認為,目前,國內氟化氫行業不僅開始向高端產品轉型,同時還在向資源富集地和下游產業鏈延伸。氟化氫企業由原來主要集中在東南部螢石品位較高的地區,開始向內蒙古的螢石產地轉移。經過數年的資源整合,現以中螢集團產能最大,其次為浙江鷹鵬化工,這些較大的氟化氫企業大多自有礦山資源,或者位於礦區附近,同時配套製冷劑和氟化鹽下游產品裝置。

  掌握先進技術的企業如山東東嶽、上海三愛富、江蘇梅蘭、中昊晨光院等進一步延伸氟產業鏈,從含氟烴向下繼續生產氟橡膠、氟樹脂、含氟精細化學品等高端產品。

  高純產品市場廣闊

  據專家介紹,高純氫氟酸是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的關鍵性基礎化工材料之一,主要應用於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晶片的清洗和腐蝕,以及光伏工業和液晶顯示器行業,對鋁和鈾的提純起著重要作用,在煉油中用作異丁烷和丁烷的烷基化反應的催化劑等。氫氟酸的純度和潔淨度對集成電路的成品率、電性能及可靠性有著重要影響,產品等級一般分為4個檔次,目前國內能夠生產SEMI C1-7級高純氟化氫的企業近10家,而能生產SEMI C8-12級的企業極少。

  儘管我國氟化氫產能總體過剩,但高純氟化氫產品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羅亞敏說,2005年我國電子工業消費高純氫氟酸接近3000噸,其中進口產品1550噸左右,進口量占到國內消費量的52%;2011年已有超過5000噸的消費量,進口產品接近2500噸,仍占到50%。5年多來,雖然國內高端氟化氫產品的產量不斷上升,但消費量也同步上升,進口比例沒有減少。2005~2011年國內消費量的年均增長率超過10%。

  高純氟化氫產品除國內供不應求外,國外市場也很大,包括日本、美國、歐盟和中國台灣等,都是高純氫氟酸的主要消費區。

更多氟化氫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氟化氫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