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醫療器械的需求不斷上升,在醫藥行業具有越來越廣泛的市場,但是由於醫療機構長期偏重於使用進口設備,再加上招標監管不嚴等原因,部分國產高端醫療器械遭受歧視,難以拓展國內市場。
近兩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以25%的速度不斷增長,遠遠超過國際醫療器械市場7%的增速。對比醫療器械與醫藥產品1:6的產出比與國際市場1:1的產出比後可看出,中國市場的潛力十分可觀。
但是海外企業卻在這個行業比我國本土的更占優勢,國內企業受許多因素所阻礙。它的制約不光來自於製造技術實力,還受制於長期的「市場換技術」模式在國內市場留下的諸多後遺症。
醫院是醫療器械產品的使用大戶,而國內現行的醫院評級、審批中將醫院的進口設備數量單列為一項,以此作為對醫院等級的考察項目之一。這一「霸王條款」 直接打壓國內優秀製造企業的發展空間,「有價無市,有技也無市」的情況突出。如果說我國本土製造業不得不忍受優質進口產品的侵蝕,則不合理的制度是我國市場在作繭自縛。
不合理制度還體現在醫院可以打折消費昂貴的進口產品。醫院購買的醫療器械屬於醫保報銷範圍,進口產品是醫保報銷的重點項目,而進口產品的高回扣也不再是秘密,由此為進口產品滋生了「溫床」。甚至有少數醫院在器械採購書上點名全數採購進口產品。在技術尚不成熟、市場傾斜嚴重的情況下,國內醫療器械製造企業的經營狀況更為艱難。
面對醫療器械如此好的發展前景,外企都盯上了這塊肥肉,國內企業應該抓住機遇,發展和加強國產器械的市場占有率,而不應被外企搶占先機。
更多醫療儀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療儀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