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商業專用設備行業分析報告 >> 2014年影響中國ATM行業的有利因素分析

2014年影響中國ATM行業的有利因素分析

2014-02-26 14:36:09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①國家政策的促進

  我國近幾年在「三農」問題上的各項改革和促進措施,落實在金融領域,將促使銀行業的分支機構向農村地區、西部欠發達地區等區域擴展和發展業務,這將極大地推動ATM伴隨分支機構的開設而大量布局,帶來較強的剛性需求。

  ②存取款一體機逐漸成為主流

  從最近兩年ATM市場占有份額的變化情況來看,以存取款循環一體機為主導產品的日立、怡化、OKI等供應商,在2012年的市場銷售量保持突出的增長勢頭,反映出市場對存取款循環一體機的青睞。中國消費者對現金的使用偏好有增無減,加之信用卡使用的增加促進對ATM還款功能的需求,銀行方基於成本、便利性、效率和客戶滿意度等方面的考慮,會對存取款一體機的採購有所偏重,同時還可以替代每年報廢的ATM。而對於企業來說,存取款一體機附加值高,利潤率較高,對企業利潤貢獻更大。

  了解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ATM自動櫃員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分析報告

  預計「十二五」期間銀行仍然會持續加大對存取款一體機的採購力度,存取款一體機將成為未來ATM市場的主流,也將成為各大ATM供應商占據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

  ③創新與安全需求

  ATM在提升銀行業服務品牌形象等方面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銀行自助服務市場日趨成熟,用戶對ATM創新與安全兩方面的需求不斷推動著ATM向更高端的方向發展。

  在創新方面,銀行出於對客戶個性需求與體驗的重視,以及在戰略轉型中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的考慮,中間業務日益多元化,導致一些新技術、新應用的湧現,比如交行推行的手機ATM取現業務,工行的無卡存款業務等。現在除了在ATM上有取款、存款與改密等傳統操作之外,還可以實現代繳費、列印發票、充值、購買機票等擴展功能。近幾年來,雲計算及移動網際網路等概念,也越來越多在ATM領域中被提及。作為一種廉價高效的信息存儲和處理方式,基於雲計算的ATM服務概念的提出,讓人們對未來自助服務的想像更加豐富。在移動網際網路方面,除了已經很普遍的手機銀行,手機無卡實現存取款等應用開始被國內銀行採用,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ATM管理軟體及平台也陸續推出,創新了銀行管理和服務模式。

  今後,隨著市場的成熟,各種ATM的新型增值服務將在便利店、電信、石油、航空等領域得到更多應用,ATM也將由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變。

  在安全方面,由於對ATM的犯罪從不間斷,手段更複雜、更隱蔽,人們對ATM安全性能的要求不斷提升,「安全」依舊是ATM一個重要的發展主題。國內ATM廠商在2010年的北京國際金融展上推出具有「主動安防功能」(人臉識別、身份證識別等)的ATM設備,讓人印象深刻;同時還成功研發出一套「鈔票 序列號追蹤防偽系統」,極大提升了ATM循環技術的安全性。未來,隨著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運用雲計算方式和物聯網技術,構建一個更加智能、更為安全的ATM運營網絡平台,成為重要趨勢。

  這些創新和新的安全技術的推廣和普及,都將推動ATM的新一輪更新換代,為ATM產業的發展帶來新機遇。

  ④海外市場空間巨大

  除國內市場未來幾年仍然會保持較快發展外,海外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如東南亞、西亞、東歐、南美等國家,其人均ATM保有量和發展程度與我國早期情況非常相似,ATM分布少、機器老舊,隨著國家經濟的加速發展,其國民對ATM的需求非常迫切。相比國際ATM生產商如NCR、迪堡、德利多富等較高的銷售價格,我國廠商較低的價格和與國際品牌不相上下的質量和穩定性是發展中國家最好的選擇。隨著國際市場的逐步開拓,我國品牌在國際上的知名度逐漸提升,海外市場的需求將為我國ATM廠商帶來巨大的商機。

更多ATM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ATM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