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雲服務雖然整體產業規模尚小,但是其增長率遠高於IT產業平均水平,已經與移動智能終端一起成為全球IT產業增長最快的領域。
2013年全球雲服務市場為1317億美元,年增長率18%,據中國報告大廳、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的2012-2018年中國雲計算服務市場前景與投資研究報告顯示未來幾年雲服務市場仍將保持15%以上的增幅,2017年將達到2442 億美元。其中以IaaS、PaaS和SaaS為代表的典型雲服務市場在2013年達到了333.4 億美元,增長率高達29.7%。
Paas方式前景看好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根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發布的《2014年雲計算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公共雲服務市場仍處於低總量、高增長的產業初期階段。2013年我國公共雲服務市場規模約為47.6億人民幣,增速較2012年有所放緩,但仍達到36%,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過去幾年裡,騰訊、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推出了各自的開放平台戰略,新浪SAE等PaaS的先行者也在業務拓展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眾多網際網路巨頭的介入和推動下,我國PaaS市場得到了迅速發展,2013年市場規模增長近20%,但由於目前國內PaaS服務仍處於吸引開發者和產業生態培育的階段,大部分PaaS服務都採用免費或低收費的策略,因此整體市場規模並不大,估計約為2.2億元左右。
但這並不妨礙相關各方對PaaS的發展前景抱有充足的信心。無論國內還是全球,SaaS一直是雲計算領域最為成熟的細分市場,用戶對於SaaS服務的接受程度也比較高。2013年國內SaaS市場規模約為34.9億元,同比增長24.3%。
雲服務成IT企業發展方向
中國報告大廳、宇博智業市場研究員表示,事實上,近期國內外各大IT網際網路企業都將目光轉移到了雲計算領域:海外市場,先是微軟、谷歌及亞馬遜紛紛調低旗下各自雲存儲資費,以價格戰吸引更多用戶,鼓勵消費者適應雲計算對個人生活的轉變,為雲服務普及奠基。後又有以思科為代表的企業提出雲計算項目,稱計劃兩年內斥資10億美元,以大型企業及政府機構為主要目標群,打造思科專屬雲計算服務。
就在國外市場風起雲湧之時,以阿里巴巴為首的多家國內科技企業也紛紛出擊:今年4月底,阿里旗下雲計算子公司阿里雲宣布,增開北京節點,這是阿里雲繼杭州、青島之外全球範圍內第三個對外服務數據中心。阿里也已加緊海外選址布點,計劃在全球範圍內開展自己的雲計算業務。有消息稱,阿里近期或將宣布海外首個布點的數據中心信息。
公共雲服務已然成為IT企業當下業務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但如果認為雲計算服務是憑藉其"新興"而受到偏愛,那就錯了:據Aberdeen Group分析公司調查顯示,目前全球主流IT企業中近60%的企業涉足雲計算領域已逾兩年之久。公眾對於雲計算服務的接受程度必與這一技術的使用複雜度成反比。也就是說,像MSPs(託管服務提供商,即通過IT管理服務提供某種或多種專業解決方案)及SaaS,因為其操作起來最為簡潔,因而其接受程度或相對較高的。而相比之下,IaaS及PaaS則需要較為專業的IT技術人員,通過整合企業內部資源才能實現雲計算服務應用--而這就相對太高了入門的門檻。
正制定政府購買雲服務標準
《雲計算白皮書》指出,為推動雲服務在政府和公共事業機構中的應用,在財政部、工信部、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等單位的參與下,政府採購雲服務所需的標準、採購指南、白皮書的編寫工作目前已經完成了主要文檔的編寫工作,為下一步採購實施打基礎。
白皮書提出,目前我國地方電子政務建設中存在重複投資、網絡分割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開展了"基於雲計算的電子政務公共平台"的頂層設計、標準研製、試點示範等一系列工作,通過制定統一標準、開展電子政務公共平台頂層設計等方式,推動各地電子政務建設進入集中化、共享化等。
更多公共雲服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公共雲服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