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到,2014年11月,國務院正式印發《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年本)》,根據這個目錄,對於石化產業而言,新建乙烯項目由省級政府按照國務院批准的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核准,而早在6月一次國務院會議上就提出重點建設七大石化產業基地,包括大連長興島、河北曹妃甸、江蘇連雲港、上海漕涇、浙江寧波、廣東惠州和福建古雷。由於乙烯及其上下游配套項目投入大,產值高,對就業和稅收等帶動作用強,特別是目前在各地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此次核准權利的下放,地方政府一定會把乙烯項目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可以說這七大石化產業基地所在的地方又一次迎來了乙烯產業發展的大好時機。
眾所周知,乙烯產能是衡量一個國家石化工業發展水平的標誌。我國乙烯產能經過近十年的迅猛發展,目前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統計,截止到 2013年,我國乙烯產能約1800萬噸。2014年隨著中國石油四川煉化一體化項目80萬噸/年乙烯的順利開車以及多家煤基烯烴項目的投產,2014年年底產能將突破2000萬噸。雖然產能增長迅速,但仍遠不能滿足下游的需求,位於下游需求前三的聚乙烯、乙二醇和苯乙烯等仍需大量進口,乙烯當量自給率僅有50%左右。也就是說每年有2000萬的缺口需要填補,這對於乙烯產業未來的規劃和布局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全球乙烯生產所用原料約50%來自於石腦油,我國乙烯生產原料更是主要以石腦油為主,約占65%。石腦油來自煉廠,其產量受到煉油規模的制約,目前我國70%左右的原油用於成品油生產,30%生產石腦油。在100美元/桶及以上的高油價時代,石腦油裂解生產乙烯的工藝方法,由於原料成本高,難抵美國頁岩氣革命等提供的廉價乙烷原料,「油頭」乙烯裝置競爭力受到嚴峻挑戰。在高油價背景下,我國近年來加大了乙烯原料多樣化的步伐,已開發並工業化了多種原料制烯烴的技術,特別是MTO(甲醇制烯烴)項目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但是,天有不測之雲,國際油價在90美元/桶之上徘徊多年之後,從今年10月開始迅速掉頭向下,目前已經跌破70美元/桶,離今年最高點跌幅接近驚人的40%。更為關鍵的是,由於頁岩氣等新興可替代能源的崛起以及其他各種複雜因素交織在一起,原油已變得不那麼緊俏了,油價前期的重要支撐位已經跌破,漫漫熊途之旅將是油價未來的大趨勢,我們預計將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國際油價將運行在50-80美元/桶之間。由於原料成本的大幅下降,「油頭」乙烯裝置競爭力明顯得到提升。我國乙烯產業現在是以石腦油原料為主,未來這條「油頭」路線仍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反而MTO等煤化工項目將受到不小的挑戰。
在國際油價連續下跌之際,國內本應九連跌的成品油價格調整卻戛然而止,不是國內成品油價格不跟國際接軌,而是國家提高了成品油消費稅,這給我們一個明顯的信號就是國家要提倡綠色出行,減少尾氣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對於煉廠來說,就是要減少成品油的生產而增加石腦油的供應,這也從另一側面鼓勵煉化一體化項目向乙烯及其下游化工方向發展。
有了國家產業政策支持、七大石化產業基地規劃以及原料價格的大幅下跌和進口替代的需求,「油頭」乙烯產業還要合理布局。首先是原油進口是否方便,二是終端產品是否有市場,三是乙烯及下游配套裝置規模大小,需有效處理好石化產業的結構性矛盾。就拿乙烯第二大用途的乙二醇來說,目前國內自給率不超過 30%,超過800萬噸乙二醇需要進口,雖說煤基乙二醇已投產、在建和擬在建的產能超過1000萬噸,但是由於裝置無法長時間正常運行和產品質量達不到大規模聚酯生產所需的要求,下游聚酯企業很少用煤基乙二醇作為生產原料,同時油價大幅下跌後煤基乙二醇生產成本優勢也蕩然無存。因此在新建乙烯下游裝置中可以多考慮配套乙二醇裝置。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乙烯發展前景報告顯示,未來我國乙烯產業將繼續向規模化、集約化和煉化一體化發展。目前我國石腦油裂解裝置分布在16個省市,其中長三角、環渤海和珠三角三大乙烯產業聚集區約占70%,國家提出建設的七大石化基地也都位於這三大聚集區。這些地區乙烯產業應基地化和園區化,才能保障不同企業生產裝置相鄰互聯,上下游產品互供,管道相連輸送,生產規模匹配,污染物統一處理,公用工程和輔助設施集中建設、統一供應服務,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降低運營成本。
總之,「油頭」乙烯產業在國家產業政策支持和原油價格暴跌的背景下即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各地在新建乙烯項目審批過程中要嚴格環評、科學論證,避免盲目違規亂上。做到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和諧共存。
更多乙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乙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