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未來5年,我國照明燈飾業年產值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這個增速必然將給燈飾配件業帶來可觀利潤。但據了解,儘管上游企業市場前景看好,作為下游的燈飾配件企業,目前正面臨著空前的發展困境。
成本增加,時間長了,便給微利企業帶來無形壓力。近兩年,物價的飛速上漲,使得配件企業的原材料也跟著上漲,而主要壓力來自於人工成本。由於政策性的產業轉移,相對內地,珠三角地區早沒了明顯的用工優勢。很多民工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工作,以致於珠三角地區屢現用工荒,結果,企業只有高薪聘請人工,「以前基本工資是1500,很多人搶著來做,現在給到2000都招不到人。」
劣質產品擾亂配件行情,在配件行業,有很多廠家既沒有取得工商執照,更沒有正規的生產渠道,規避了稅收和保險費用不少,更重要的是,他們減少了開模、設計、採購等常規成本,他們只需要一把螺絲刀,就可以生產組裝配件。買的人從外表上很難發現有什麼區別;這樣一來,其他的供應商就為難了,客戶來後總是說哪家哪家只賣多少錢,一個勁兒地往下壓價。本來利潤就薄,這樣一來,市場只能是一片混戰,一片狼籍了。
門檻低,配件廠家的增長如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兩三年前做光源配件的廠家沒有這麼多,那時的生意好做。這兩年,一下子增加了幾百家,角角落落都是做配件的。據了解,價格明戰盛行,甚至不惜虧本大甩賣。以經銷商的身份,到古鎮最大的配件城打探價格,就同一款LED3W的球泡,發現高則到12元,低則到1.8元,甚至有些還鼓吹包括光源在內只賣2.6元。連本錢都保不住。據了解,行此伎倆者,多是在兩三年前賺錢了,現在通過低價擠死一批新開的廠家,等別人都死了,他的價格也就可以再起來了。
營銷渠道老化,坐地等客成為過去。很多配件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沒有設立營銷團隊,基本都是依靠門市招商,這樣的客戶對象相對有限,如果門市地理位置不理想的話,很難接到訂單。某燈飾公司領導稱:「除了這家門市還有三家門市,營業額來講,這家是最差的,你可以看到,這個市場現在的人很少,要接到訂單不容易啊。」
價格戰仍是主要競爭手段
工廠對抗行業競爭者的最大手段就是「價格戰」。目前,對於多數燈飾配件企業而言,面對原材料上漲所帶來的成本壓力,「價格戰」成了其主要的競爭手段。業內人士介紹,我國從事照明燈飾配件生產的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浙江、上海、江蘇等地,其中又以廣東古鎮最集中。燈飾配件企業從產品系列來看,主要有五金、玻璃、木頭、布藝、水晶等十多種,但專業為照明成品企業生產配件的廠家很少,大多數是綜合其他行業進行服務。一方面是因為照明行業總體產值較小,另一方面則是照明行業技術含量低,惡性競爭導致企業不得不更多地開拓其他領域。
幾厘錢利潤企業爭著搶
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是相當大的,為了幾厘錢的利潤,配件企業也是搶著賣。一位配件採購商表示,現在配件企業所面臨的發展困惑,除了原材料漲價外,還包括低價競爭、土地人工成本上升、市場營銷不暢、品牌意識缺乏、技術跟不上潮流等,因此提升自身仍然是最關鍵的。
更多照明燈飾行業市場信息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照明燈行業當前現狀及未來趨勢發展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