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日用其他行業分析報告 >> 2015年我國防霾口罩國標政策改革分析

2015年我國防霾口罩國標政策改革分析

2015-03-06 13:33:11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一則官方出具的安全風險檢測結果,將一路狂飆突進的「PM2.5防護」功能口罩捲入了漩渦中心。

  日前,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對宣稱具「PM2.5防護」功能口罩的質量安全風險檢測結果,其中69批次樣品中超八成產品不合格,3M、綠盾等知名品牌紛紛上榜,而雲南白藥霧霾防護口罩的過濾效率最低,僅有24.2%。

  野蠻增長

  「防護口罩這幾年完全就是野蠻增長,不僅沒有行業協會,也沒有行業標準,自顧自地一路快跑,在每年秋冬季節的銷售旺季,很多企業都是百分之幾百的增長。」3月5日,某不願透露姓名的知名防護口罩代理商接受採訪時透露。

  當天,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的防霾口罩檢測結果剛剛被公布——抽檢的69批次產品中,56批次口罩的過濾效率實測值低於參考值90%,占總抽樣數的比例超過八成;16批次口罩標識信息不全、未標稱產品執行標準或生產日期;24批次紡織品口罩面料或里料的pH實測值超過8.5,占紡織品口罩總抽樣數比例七成。

  不僅如此,在這份觸目驚心的不合格名單中,包括3M、綠盾和雲南白藥等知名品牌均未倖免,以最基本的過濾效率而言,美國3M耐適康舒適口罩的過濾效率為81.3%,國產綠盾PM2.5抗菌防霾口罩和無紡口罩(成人款)的過濾效率分別為53.5%和66.2%,而雲南白藥霧霾防護口罩的過濾效率以24.2%「拿下」最低。

  昨日,3M公司就此事回復採訪時表示,已經獲悉此事,正在與質監局溝通,並認為此次的標準檢測中存在錯用。

  「客觀地說,現在各家企業在口罩濾芯上的技術水平相差不會這麼大,至少在測試環境下都能達到90%以上,出現這麼低的過濾效率,有可能是因為質檢部門這次評測的是最終產品的過濾效果。」昨日,北京萬生人和科技有限公司電商事業部總經理宋廣斌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談道。

  但他也強調,最終產品即防護口罩的過濾效果,才應該是評測一個口罩是否合格和優質的標準。

  「外包裝上標註的肯定都是濾芯的效果,什麼99%、100%的都是在裹著風筒吹出來的實驗數據,不是你戴上就能防99%的PM2.5,」前述經銷商告訴本報,「國家沒規定說要寫最終產品數據,誰也不會主動去寫吧,反正各個品牌賣得都很好。」。

  記者從多個口罩經銷商處了解到,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此次抽查的部分口罩所採用的標準是GB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這一標準主要是工業用標準,其包括過濾效率以及其他指標是要高於民用標準的,而國內的口罩標準也非常少,目前也只能有一個「2626」標準作為參考,而民用的《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這一新標準還在制定過程中,因此質監部門所提出的標準檢測也有限。多數企業都是制定自有標準再去質監部門備案,所以各類防霾口罩也是「自說自話」。

  但市場的數據並不含糊——來自天貓和淘寶的數據顯示:2014年,口罩類別中,成交額排名依次為3M1.16億、綠盾1860萬、維康1083萬、伊藤良品953萬和totobobo859萬。

  與之相對應的一組2013年的數據呈現出了相似的曲線——當年,消費者在防護產品及室內運動用品的支出達8.7億元,其中口罩市場呈現井噴狀態,在天貓和淘寶上購買口罩和空氣淨化器的人數較2012年分別上漲了181%和131%。

  「這也是我們現在很擔憂的問題,隨著防護口罩的大量銷售和行業的不規範,消費者對這個產品類別的信任度也在開始降低。」浙江省安全健康防護用品行業協會會長、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錦祥3月5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他告訴記者,因為當年天氣和市場原因,全國防護口罩的銷售在2013年下半年出現了「近乎瘋狂」的井噴狀態——「看到錢很好賺,很多根本不是這個行業的企業也開始進來生產銷售,導致了產品的大量堆積和消費者信心下降。」

  國標出台?

  「據我們了解到的情況,今年內防護口罩的國家標準會正式出台。」宋廣斌向記者透露。

  從2014年開始,經歷了2013年行業狂飆之後,防護口罩的標準升級和國標制定問題就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7月28日,國家標準委就已下達20140042-T608的標準計劃編號,要求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江蘇省特種安全防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勞動保護用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上海興諾康綸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醫療器械檢驗所等單位負責起草日常防護型口罩的技術規範。

  當前,國內現行的口罩標準有三個,分別是GB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和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按照標準分類,第一個屬於勞動防護類產品標準,後兩個屬於醫用防護產品標準。

  「現有的防護霾口罩主要參考的是GB2626-2006工業口罩標準,主要評測指標是濾材而不是最終的產品口罩,在濾材指數相同的情況下,因為口罩涉及與人體面部貼合的漏氣性指標和呼吸的透氣性指標,最終不同品牌口罩的實際過濾效果卻很可能大相逕庭。」宋廣斌告訴本報。

  對此,林錦祥也持相同觀點,他認為,對於防護性口罩來說,泄漏率和呼吸阻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標,與面部貼合不嚴,泄漏率高,就無法阻擋粉塵和細顆粒物,使防霧霾效果大打折扣;而面料性能不好,呼吸阻力過大,則直接影響佩戴使用。

  綠盾品牌負責人趙丹青此前接受採訪時也表示,目前市面銷售的N95和KN90口罩制定的是以N95、N90等開頭的美國標準,或以FFP為開頭的歐洲標準,屬於工業口罩。這些口罩雖然能夠有效地過濾PM2.5甚至以下的細顆粒物,但透氣性較差,長時間佩戴容易出現頭暈、噁心以及嘔吐等症狀。不僅如此,他認為,人的呼吸中所攜帶的水汽容易附著在工業口罩內壁,讓PM2.5中附著的細菌和病毒獲得滋養,使工業口罩成為細菌和病毒的培養皿,而消費者的健康也容易因工業口罩的二次污染而受到威脅。

  宋廣斌告訴記者,這兩個看似簡單的指標其實並不容易達到,僅面部貼合一項就曾經困擾了他們很久。

  和市面普通的防霧霾口罩有所不同,萬生人和戴在鼻子上的「淨化器」對於貼合性要求更高——「我們掃描了1萬個亞洲人的臉型,為了解決貼合性的問題,和皮膚貼合的部分選用了矽膠,矽膠的硬度在35而人臉硬度40,密封效果很好。」他告訴記者。

  「我目前還沒有聽說國家標準出台的消息,只知道GB2626-2006會在今年升級;新的國家標準應該結合醫用口罩標準和工業口罩標準的特點,並獨立於二者之外自成體系。」林錦祥談道。

更多口罩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口罩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