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醫療器械行業分析報告 >> 2015年資本布局血液透析終端行業分析

2015年資本布局血液透析終端行業分析

2015-04-09 11:16: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資本布局血液透析中心成為新趨勢。

  在進行腎臟移植之前,慢性腎衰竭患者只能依賴頻繁的血液透析維持生命,醫療投資者在分析市場情形時,往往將透析需求描述為「極度剛需」。

  據2012-2017年中國血液透析器市場需求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中國目前約有200萬終末期腎病患者,其中只有34萬患者接受透析治療,僅占15%。與世界平均37%、歐美國家75%相距甚遠。根據原衛生部2012年發布的《中國衛生髮展綠皮書》,每個血透患者的年均直接治療費為7.51萬元,照此計算,目前我國透析治療的市場需求約為200億元,如果在全部患者中普及,將形成高於千億級別的市場規模,而此數據預測尚未加上血透用藥、耗材等費用。

  隨著2012年原衛生部將腎透析納入大病醫保,以及2014年鼓勵民營資本進入血液透析終端市場兩項政策的發布,社會資本大量湧入血液透析市場。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不完全統計,僅以公開數據測算,未來幾年,中國將新增近千家血液透析中心。

  連鎖血液透析中心的商業模式在國外早已得到驗證。目前全球有兩大血透服務連鎖機構費森尤斯和DaVta,兩家市值分別達到200億和150億美元,是美國僅次於醫院連鎖集團HCA的第二大醫療服務板塊。

  而在血液透析產業鏈中,中國企業處於絕對劣勢,力求通過兼併重組尋求突圍。

  社會資本布局血透終端市場

  血液透析中心的籌建正在成為熱點。

  「我們正在與透析設備生產廠商合作建立獨立的血液透析中心。」近期,一家知名產業基金醫療行業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按照該產業基金的規劃,公司將在一兩年內設立多家連鎖血透中心。

  另一家醫療投資公司也十分看好血液透析中心的盈利前景,但與前述產業投資基金不同,該公司計劃以承包醫院科室的方式切入終端市場。

  此前,兩家公司並非血液透析的從業者,只因看好腎透析市場前景而選擇進入,事實上,血液透析相關產品的生產廠商早有布局。

  3月31日,常山藥業董事長高樹華在2014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第一家血透中心正在抓緊建設,將根據患者需求逐步擴大規模。」常山藥業在血液透析輔助用藥肝素的市場占有率較高,被業內稱為「肝素一哥」。據悉,其已成為河北省血透中心試點公司之一。

  在血透藥品領域最早布局血液透析中心的製藥廠商是瀋陽三生製藥公司。2010年4月,三製藥生即與美國 DaVita公司在本溪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簽訂了註冊合資管理公司的協議,雙方計劃在國內開設血液透析服務中心;2014年6月,三生製藥追加投資10億元,在泰州建設透析耗材和生物製藥生產線,並將以泰州為中心在全國範圍內建設連鎖透析中心。

  截至目前,三生製藥已在國內開設了5家血液透析中心,同時還代管5家醫院的血液透析中心,其董事長婁競表示,未來5年三生製藥計劃建設200家血液透析中心,主要布局二線城市

  除藥品生產廠商外,亦有多家血液透析設備及耗材廠商將產業鏈延伸至終端市場。

  2014年10月,藍帆醫療投資7224萬、建設年產2000萬套體外循環管路以及血液淨化治療裝置項目,同時對東澤醫療及上海透析進行增資意在建立血液透析中心。

  而對血透中心規劃最為完備的設備企業應屬山東新華醫療。2014年10月,新華醫療決定投資1.32億元,在山東、河南、四川、湖南、湖北建立血液透析中心,其董事長趙毅新在2014年6月曾公開表示,新華醫療準備於2014建立10家血液透析中心,2015年建成20家,2016年再建30家,計劃到2020年,新華醫療血液透析產品線整體營收規模在10億元以上。

  為提升建設速度和擴大覆蓋面,新華醫療以收購為主要途徑。2014年11月,新華醫療收購淄博新華醫院有限公司,利用該公司的經營資質在淄博市建立了第一家血液透析中心旗艦店;此後,通過新設立的合資公司,新華醫療在武漢市申請血液透析中心牌照,並計劃在周邊城市建設三家以上血液透析中心;同時,獲得了成都康福腎臟病醫院有限公司60%股權,使該醫院成為在成都設立的血液透析中心旗艦店。

  在醫療器械領域,最早涉足血液透析服務的是威高集團,同時威高是國內血液透析產品線最為豐富的企業。

  2011年,威高成為衛生部批准的唯一一家民營血透服務中心試點單位,經過3年發展,其血透中心已遍布全國,其中大部分為與醫院合作,另外9家則屬於自建的獨立血透中心,所用透析產品均來自威高自產。數據顯示,自獲得試點資質以來,威高血液透析產業增長頗快,2013年收入達到5.61億元,同比增長40%。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如上述公司的計劃得以實施,未來幾年中國將新增血液透析中心可達到近千家之多。

  「市場窪地」促生商業模式成型

  各路社會資本集中進入血液透析市場的首要因素是潛在的巨大需求。

  根據衛生部2012年發布的《中國衛生髮展綠皮書》,每個血透患者的年均直接治療費為7.51萬元。

  隨著疾病譜的變化、老齡化以及醫保覆蓋面擴大,全球腎透析患者數量保持7%-8%的增長率。

  造成中國血液透析率較低的原因除經濟因素外,血液透析終端服務環節受到監管部門的嚴格准入。在2014年3月之前,除23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外,僅有三生藥業、白求恩基金會和威高股份獲得試點資格,目前仍有600多個縣沒有血液透析中心,遠遠無法滿足患者需求。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於2015年3月下旬走訪北京、河北兩地部分醫院發現,腎透析市場供不應求。

  「做血透需要提前預約,不過我們醫院的機位已經滿了,如果遇上有患者不做血透了,才能空出機位。」北京安貞醫院腎內科醫生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腎內科的回答與安貞醫院類似:「做腎透析的人很多,不好說什麼時候可以安排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血液淨化中心某醫生直接稱:「我們這裡暫時排不上。」

  河北燕郊地區醫院的床位雖沒有北京公立三甲醫院緊張,但記者走訪河北燕達醫院、中美醫院等,得到的答覆仍然不確定,「有時有床位,有時沒有。」

  社會資本進入血液透析終端市場的轉機出現在2012年和2014年。

  2012年,原衛生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將血透納入大病保險補償政策,實際支付比例不低於50%,並要求按費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2013年,大病醫保進一步擴容,提出對於符合相關條件的貧困人群還將額外得到15%的民政醫療救助基金,合計報銷比例不低於90%。

  2014年3月19日,國家衛計委醫管局發布《關於徵求獨立血液透析中心管理規範和基本標準意見的函》,在3個方面有顯著的政策傾斜:建立透析中心不再要求必須為擁有腎內科的二級以上醫院,只要10公里範圍內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並簽訂透析急性併發症服務協議就可建立透析中心;其次,獨立透析中心的其他輔助科室均可外包; 三是允許腎內科高級醫師在獨立透析中心多點執業等。

  「我預計,中國血液透析市場將實現10倍-20倍的增長。」廣東寶萊特醫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銷售總監周國軍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支付及准入政策的放行,就像為血液透析市場挖出了低洼地,社會資本順勢湧入其中,新進入者普遍認為血液透析幾乎是一項穩賺不賠的事業。

  「對於腎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是一項極度剛需。」某產業投資基金副總裁解釋:「一周需要做三到四次,每次費用在450元左右,每人每年支出10萬元。」

  而建立血液透析中心的初始成本則遠低於其他醫療機構。

  有投資者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測算,如果建立獨立於醫院的血液透析中心,主要成本包括房屋租金、裝修、設備耗材購置以及醫護人員工資等。其中,血液透析機價格一般不超過10萬元/台,有些商家為了銷售自己的耗材、藥品,往往採取暫不收取透析機的銷售策略,而耗材、藥品一般採用先銷售再結帳的方式。如果採取承包醫院科室建立血液透析中心,則初始投資成本更低,甚至可以借用醫院現有的醫護人員。

  國金證券的研究表明,血透服務先天具有非常優質的商業模式,與傳統綜合性醫院相比,具有需求極度剛性,經營穩定性很強;人均單產較高,管理壓力較小;以及投資回報率可觀三大優勢,並且隨著連鎖加盟店的擴張,規模成本會進一步降低。

  而通過「產品+服務」的一體化產業聯動進入血透服務市場更具優勢。歐洲輸液龍頭費森尤斯的發展路徑為率先布局血透相關產品,後進入透析服務市場,並通過產業平台互動實現兩塊業務並駕齊驅的商業模式,這一模式正在被上述國內設備、耗材等上市公司效仿。

  上游外資壟斷,本土企業艱難突圍

  雖然在終端血液透析市場上,中國企業具有明顯優勢,但如果上溯至產業鏈各環節,則幾乎為外資壟斷。

  血液透析產業鏈主要包括透析機、透析粉液、透析器、耗材等,除透析粉液外,其餘三項均為歐美日企業的天下。

  7家歐日製造商壟斷了國內血液透析機近80%的市場份額,國內共6家企業分食剩下的20%市場份額,商務部公布的材料顯示,2011年-2013年間,歐盟、日本的血液透析機進口量占進口總量的99%,分別占據當年中國市場78.03%、78.18%、83.52%的份額。

  透析器在國內有8家企業能夠生產,但市場占有率不足30%,雖然該領域競爭已十分激烈,但依舊有新加入者爭先布局;透析管路等耗材也以進口為主,國內只有南格爾、三鑫、達華等4家企業具備生產能力。

  目前在血液透析市場中,德國費森尤斯、瑞典金寶、德國貝朗等幾家外資企業占據了大部分市場。其中,費森尤斯是全球第一大腎臟透析業務供應商,美國百特排名第二,瑞典金寶名列第三。

  而只有在透析藥品領域,中國才具有一定競爭力。其中,最常用的抗貧血藥促紅細胞生成素和抗血凝劑常規肝素基本實現國產化,前者防止長期血透導致血紅細胞損失和貧血,後者抗血液凝固。

  不過,中國本土企業正在加速追趕國外壟斷者。

  國內醫療器械上市公司寶萊特,從2012年開始圍繞血液透析行業先後收購了摯信鴻達、重慶多泰和恆信生物三家公司,在充實透析粉液、耗材的同時,正在申請透析機生產牌照。周國軍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預計在兩三個月內可以拿到。」

  2014年10月A股上市公司藍帆股份投資7224萬元,建設年產2000萬套體外循環管路以及血液淨化治療裝置項目。

  產業鏈最為豐富的威高股份計劃以打捆銷售的方式占領透析機和耗材市場,其盈利點則主要在耗材環節。

  對於國內企業的突圍,周國軍表示:「中國企業在價格和售後服務上具有優勢,但在技術、質量上存在一定差距,由於設備的生產需要堅實的臨床數據,這一積累過程還會持續幾年。」

  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業內普遍預計血液透析相關產品的價格呈下降趨勢,中國本土企業在價格上的優勢將不再明顯。

  2014年6月13日,商務部發布2014年第42號公告,宣布對原產於歐盟和日本的進口血液透析機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即是因為外資透析機價格的下降。

  舉報方重慶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認為,在價格方面,歐盟與日本血液透析機自2011年以來就以很低的傾銷價格進入中國,對國產血液透析機產品形成了明顯的價格削減。其中,2013年價格為73191.82元/台,比上年下降12.97%;2011年江西省衛生廳血液透析機項目中,946台費森尤斯血液透析機以單價6.6萬元中標。

  而醫療器械巨頭美國美敦力亦在尋求價格下降空間,2014年其在成都高新區啟動創新血液透析系統開發生產項目,據稱,該創新產品將顯著降低成本和費用。

更多血液透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血液透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血液透析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