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免費報告 >> 藥品 >> 我國東山縣鮑魚養殖年產值已達6億多元

我國東山縣鮑魚養殖年產值已達6億多元

2015-06-10 17:23:06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鮑魚,在現代漢語中有多種含義。最常用的是指一種原始的海洋貝類,屬於單殼軟體動物,其只有半面外殼,殼堅厚、扁而寬,鮑魚是中國傳統的名貴食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直至現今,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多次國宴及大型宴會中,鮑魚經常榜上有名,成為中國經典國宴菜之一。被人們稱為「海洋的耳朵」。和古代「用鹽醃製的魚」是兩種東西。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碧海金沙灘。」東山縣作出抉擇。東山的生態用海思路與「水十條」不謀而合。「水十條」提出,在近岸海域劃定限制養殖區,鼓勵有條件的漁業企業開展海洋離岸養殖和集約化養殖。在這個方面,東山已先行先試。2009年前後,東山下決心拿出1.5億元資金,對海岸生態進行修復整治,其中包括大排檔清理及退養還海工程。

不過,退養還海並非簡單粗暴地取締近海養殖。「鮑類養殖是養殖戶的重要收入來源,我們劃定專門的養殖區域,集中養殖、統一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養殖對海水水質的影響。分析師介紹。

如此一來,東山海水養殖模式也因此實現轉型升級。遠洋告訴記者,東山正合理調整養殖生產結構和規模,逐步開發灣外10米至30米淺海區域,通過引進推廣水產品優良品種,扶持和引導水產企業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和循環水養殖等現代漁業模式,推進建設立體化生態養殖基地。如今,東山鮑魚養殖年產值已達6 億多元。

探索生態養殖,東山不是一個孤立的樣本。眺望洞頭海域,成片成片的羊棲菜映入眼帘。「洞頭海域鄰近城市,上遊河道匯入的江河水體富含氮、磷,容易造成海水富營養化,而羊棲菜正是吸收氮、磷的」高手「。」看著記者們眼中的疑惑,李昌達連忙解釋。

大片的羊棲菜種下去,不僅洞頭海域的水質逐漸好轉,經濟效益也隨之提高。洞頭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羊棲菜養殖加工出口基地,2014年羊棲菜產業產值達1.68億元。「眼下我們正鼓勵開展海上採摘羊棲菜的旅遊項目。」李昌達介紹。

海域治理力度加大

推動近岸海域治理,全國的步伐亦在加速。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全國建成各類海洋保護區260處,總面積約9.9萬平方公里,海洋保護區面積已超管轄海域面積的3%。

不過,「我國近岸海域污染狀況仍不容樂觀。」國家海洋局相關負責人指出。《2014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近岸海域污染嚴重,2014年全海域劣四類海水水質面積約為5.7萬平方公里,相比2000年嚴重污染海域面積增長了近1倍,嚴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長江口、杭州灣、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區域,並呈現從局部區域向大部分近岸海域擴散的趨勢。對此,有關人士分析,入海河流水質較差加劇了這一污染形勢,據統計,每年經由河流入海的污染物均在1000萬噸以上,並總體呈增加趨勢。

大氣污染物沉降的貢獻也不容忽視。大氣沉降是陸源污染物和營養物質向海洋輸送的重要途徑,它對近岸海域特別是表層海水中污染物分布、重金屬污染及海水酸化等都有較大影響。根據渤海環境立體監測與動態評價專項初步研究成果,渤海大氣污染物沉降是營養鹽和重金屬入海的重要途徑,其中氮的大氣沉降總量約占渤海總氮入海量的6%。

還海洋一泓清水時不我待。「水十條」提出,規範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於五類的水體。

按照「水十條」要求,海洋局已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近期海洋局將加強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重點開展黃河口、長江口、閩江口等污染嚴重的河口及海灣綜合治理,研究建立重點海域總量控制制度。

同時,還將進一步完善海洋污染防治法律體系,落實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制度的實施主體和要求,增補有關海洋生態紅線、區域限批重要內容等,切實將海洋環境保護目標納入沿海各級政府績效考核體系,進一步健全政府保護水環境的責任和考核機制。更多相關鮑魚行業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中國鮑魚行業當前現狀及未來趨勢發展預測報告

此外,還要建立財政經費投入長效機制。將區域—流域—海域污染防治聯動機制、海洋生態紅線制度建設經費等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形成常態化的財政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形成社會資本力量參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的投融資機制,多措並舉建立財力長效保障制度。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