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前幾年的快速擴張,目前玉米澱粉企業產能過剩嚴重,玉米澱粉市場進入下跌周期,企業在虧損邊緣掙扎。總體來看,多數小型企業對繼續從事玉米澱粉行業缺乏信心,隨著河北地區環保要求不斷提升,外加資金緊張,這些停工的小企業復產的可能性較小。
相比之下,大型的玉米澱粉加工企業表現出較強的抵抗力,這主要因為,一方面大型企業一般自備電廠提供電力、蒸汽,有助於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大型企業同時具有下游深加工能力,這支撐了上游玉米澱粉的生產。目前,由於下游需求低迷,不少大型玉米澱粉企業出現了積壓庫存,有企業表示,一噸虧損在100元是可以忍受的,儘量保持生產的連續性。
玉米澱粉行業之所以陷入經營困境,除了環保壓力增加成本之外,總結起來還有三點原因。
首先,玉米原料價格高企。連續多年收儲,目前國家手中玉米庫存過高,僅2014/2015年度玉米臨儲收購量就超過8200萬噸,加上過去幾年的臨儲和國儲結轉的庫存,國家手中玉米庫存超過1.5億噸,基本滿足了國內玉米一年需求量,巨大的玉米庫存增加了農業財政支持同時也影響了市場玉米流通量。
中國玉米澱粉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二季度後由於玉米主要集中在國家手中,市場流通糧偏緊,玉米價格快速飆升,8月中山東地區玉米價格飆漲至2800-2850元/噸,較3月末上漲了500元/噸。過高的玉米價格,澱粉深加工行業承受巨大生產成本壓力。
其次,資金壓力明顯增加。國內澱粉生產企業主要以民營企業為主,融資成本偏高,普遍年化融資成本超過8%。產品原料玉米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近兩年國內玉米價格波動巨大,資金壓力,企業很難在玉米價格偏低時,大量構建庫存,玉米價格上漲時,又必須承擔巨大的成本壓力,甚至出現嚴重加工虧損。
2014年1季度前,國內玉米價格持續走低,但企業因資金壓力問題,無法構建大量庫存,2-3季度國內玉米價格大幅飆漲,企業承受極大的虧損,一度出現噸玉米加工虧損達到150-200元,持續時間接近1個季度。
第三,下游需求不旺。澱粉下遊行業產品主要為糖類,包括果葡糖漿、麥芽糖、葡萄糖(固態及液態)、糊精,統計局公布2012年固體糖和液體糖總量為1146萬噸,消耗一半左右澱粉。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澱粉下游產品——糖類已經出現產能過剩,2014年末全國果葡糖漿產能接近600萬噸,2014年產量僅為300-320萬噸,產能利用率僅為50-55%,葡萄糖、麥芽糖同樣出現一定程度產能過剩,糊精產能與需求大體持平,可維持較高的開工率。
醇類由於近年產能擴張,逐步出現產能過剩,由於國內玉米價格偏高導致價格偏高,出口量出現回落。氨酸類中的賴氨酸已經出現嚴重產能過剩,玉米價格偏高,國內賴氨酸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而國外產能偏高,使得氨酸類出口困難增加。化工中造紙行業近幾年持續低迷不利於澱粉需求,食品加工行業肉類品和膨化食品需求增加放緩,均不利於澱粉行業需求。
針對玉米深加工行業的困境,業內認為可以考慮實施目標價格直補,政策考量時需平衡農民利益和深加工企業利益,同時解決企業融資難、貸款難問題。此外,鼓勵企業使用期貨等金融工具規避原料及產品價格波動風險,使用商品期貨建立虛擬庫存、對沖價格下行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