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0 年代後,衛星產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衛星發射數量、衛星種類和衛星功能都有了質的提升。我國衛星產業將步入黃金十年。以下是2015年我國衛星行業政策分析:
政策支持衛星產業大發展
今年10月29日,《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發布。規劃提出「三步走「的發展規劃,最終實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發展目標。第一階段是「十二五「基本形成骨幹框架,第二階段是「十三五「基本建成體系,第三階段是「十四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航天曆來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十年規劃彰顯了我國發展民用航天事業的堅定決心,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將推動我國衛星產業快速發展,對整個產業鏈將產生積極的影響,規劃中提到國家將在政策、投資、稅收等方面給予全面支持,將成為產業發展的最強推動力。
廣發證券研究報告指出,此次規劃中提到三大衛星系統同步發展,符合預期,將全面推動我國衛星產業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規劃看,我國衛星產業的發展重點已由衛星製造向衛星應用產業轉變。與衛星製造相比,衛星應用的壁壘並不高,民營企業可以充分參與競爭。全球衛星製造和衛星應用的營業收入比例約為1:9,衛星應用擁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衛星應用可分為地面設備製造和運營服務兩個環節,從地面設備製造方面看,天地一體化發展規劃使地面設備的研發和採購進度更加提前,有望超預期;從運營服務方面看,我國衛星通信和衛星遙感領域的商業化運作剛剛起步,未來充滿了發展機遇。另外,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在我國衛星產業在國際業務方面將有望取得突破,為衛星製造和衛星應用帶來新的市場增量空間。
關注衛星產業鏈股票
最近5年中國航天增速均在20%以上,衛星產業作為航天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持較快增長。根據中國的航天發展目標,到2020年將會有超過200顆在軌太空飛行器,勢必拉動整個衛星產業的快速發展。在此背景下,A股市場中設備製造、通信、導航等衛星產業鏈龍頭股值得持續關注。
當前,衛星導航與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等融合發展已經成為趨勢,根據今年召開的第六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的數據,預計2015年和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應用產業年值分別將超過1500億元和4000億元,複合增長率將大於40%。當前,國防應用和民用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軍工改革也將持續提升衛星導航需求。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的數據,2015年底前將完成北斗地基增強系統150個框架網基準站和300個區域加密網基準站建設。
具體到品種,中銀國際研報指出,在軍隊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未來有望逐步轉化為模塊化採購,採購鏈發生變化,具備核心軍用北鬥技術的企業將持續重點受益。民用市場是北斗導航未來最大的市場,同時也是北斗導航系統產業生態發展的長期驅動力,建議關注在基礎晶片領域投入較大且在民用布局如車聯網、數字地圖等方面的龍頭品種。更多相關行業信息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衛星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衛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衛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