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家具其他行業分析報告 >> 2016年我國智能馬桶蓋市場分析:面臨四大障礙 市場滲透率僅有1%

2016年我國智能馬桶蓋市場分析:面臨四大障礙 市場滲透率僅有1%

2016-04-19 15:32:36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消費者到日本搶購馬桶蓋、電飯鍋事件,時隔一年多。那麼2016年我國智能馬桶蓋市場如何呢?以下是2016年我國智能馬桶蓋市場分析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表示,「十三五」期間國家倡導供給側改革,像智能馬桶蓋、洗碗機、乾衣機等家電產品的潛力很大,預計3C認證很快也會把智能馬桶蓋納入認證的產品體系。

2016年我國智能馬桶蓋市場分析:面臨四大障礙 市場滲透率僅有1%

  四大障礙

  為了促進智能馬桶蓋行業發展,中國家電協會去年成立了智能衛浴電器專業委員會,收集信息數據。自去年初曝出中國消費者到日本搶購馬桶蓋事件以來,這兩年馬桶蓋被炒得很熱。2015年我國智能坐便器內銷量約195萬台,比2014年增長80.5%;內銷額約43.9億元,同比增幅為78.5%。

  然而,相比日本、韓國與台灣地區,智能坐便器在中國大陸還處於導入期。目前,中國大陸的智能坐便器市場保有量約為300萬-400萬台,普及率僅為1%,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相對較高,在廣大的三四級市場和農村地區普及率接近為零。

  智能坐便器普及率最高、市場發展最成熟的是日本,市場普及率達到76%;其次是韓國,普及率接近50%;中國台灣地區的普及率約為25%。因生活、飲食習慣差異,歐美地區的智能坐便器普及率非常低。

  為什麼炒得很熱,但中國智能馬桶蓋的市場實際上卻仍然很小呢?姜風分析說,主要受限於四個原因。首先是受限於消費者的認知。這是「不用不知道、用了離不了」的產品,特別是對於老人、婦女及有痔瘡、便秘症狀的人群。

  其次是受限於客觀使用環境。如,有的家庭用「中水」(二次利用的水)來沖廁所,需要改為接入自來水;按國內現在的衛生間設計標準,馬桶邊沒有電源,已裝修完的用戶要安裝馬桶蓋會變得麻煩。

  另外還受限於購買渠道。以往在國內,智能馬桶蓋的主要銷售渠道在建材市場。去年開始,國美等全國大連鎖也把智能馬桶蓋引入賣場,方便消費者選購。

  此外,行業標準還不完善。智能馬桶蓋既涉及水,又涉及電,人還坐在上面,所以安全認證很重要。但是,至今智能馬桶蓋還沒有被列入國家3C認證的產品名單。去年中國家電協會已向國家認監委呼籲,姜風預計智能馬桶蓋很快將被列入3C認證的產品體系。

  國貨當自強

  截至2015年底,國內智能坐便器行業生產經營企業近200家,生產能力約為480萬台,同比增長33%。當年總產量約340 萬台,同比上升35.5%,其中出口量約占四成,以返銷日本為主,少量出口到歐美等地區,內銷和處於流通狀態產品僅200多萬台。

  這兩年,外資品牌、國產品牌的智能馬桶蓋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都增長很快。像日本松下公司在杭州工廠生產的智能馬桶蓋,原來主要出口,現在也加大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力度。

  但目前,中國智能坐便器企業在技術上與國外一些先進企業相比還存在差距,人才儲備相對缺乏,行業整體技術力量薄弱,在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上對外依賴度較高。

  姜風坦言,中國智能馬桶蓋行業以前一直以中小企業為主,研發力量並不是很強。其次,以前由於銷量少,國內智能馬桶蓋的配套產業鏈不完善,技術水平不高。隨著國內銷量增加,及海爾等大企業進入,零件部等配套能力和產品研發能力也將會逐步增強。

  未來,國內智能馬桶蓋的市場潛力很大。姜風分析說,一是中國消費者生活水平提高,對個人健康、衛生更注意;二是一旦體驗後感到產品好,部分年輕人為了表達孝心,也會給老人安裝;三是一些大企業進入後,研發、配套能力增強。更多相關智能馬桶蓋產業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年中國智能馬桶蓋產業研究報告》。

更多智能馬桶蓋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能馬桶蓋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