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對講行業發展到今天,產品從簡單的通話、開鎖等功能發展到現在有了簡單的防盜報警、信息發布等功能,從黑白可視對講發展到彩色可視對講,應該說有了不小的進步。以下是2016年我國可視對講行業現狀分析:
對講報警監控行業發展現狀
中國內地可視對講系統的發展歷史已有近十年的時間,最早幾年發展比較慢,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沒有起來。最近五年左右的時間內,隨著中國內地經濟的穩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大量商品房推向市場。隨著商品房的大量推出,地產商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要實現商品房的良好銷售業績,推向市場的樓盤開始需要有良好的概念才能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
於是智能小區的概念幾年前開始導入中國內地並迅速蔓延,以至於出現不是智能小區樓盤很難銷售的情況。樓宇可視對講系統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智能小區概念的炒作。
早期的智能小區實際上智能化程度很低,一般也僅僅有電話、寬帶網、有線電視、可視門鈴等入戶,應用功能都很簡單。開發商基本上是為了炒作智能小區概念才上這些子系統,同時為了控制成本,總是儘可能採用比較經濟的產品和方案。
樓宇可視對講產品市場受地產行業發展影響很大,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相對國外已開發國家來說人民住房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發展潛力巨大。且中國內地智能建築市場相對比較成熟,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相應帶動了樓宇可視對講產品市場的快速發展。儘管如此,行業發展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 開發生產企業眾多,規模普遍偏小,至今未有一家上市公司把樓宇可視對講業務作為主業。
(2) 現有產品技術含量低,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競爭激烈;
(3) 已有一部分企業開始開發數位化產品,但由於各種原因,市場開拓不理想;
市場上缺乏功能綜合化,產品質量過硬,而又價格合理的產品供應商,造成現有產品不能很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隨著人民對小區的安防管理和物業管理的要求的不斷提高,僅僅提供以上功能已經不能滿足智能小區繼續發展的需要。經過市場調研,發現市場對可視對講產品的主要需求有:
(1) 安全性
可視對講產品屬於安防產品,其基本功能仍然是滿足家庭和社區對安全的需要。因此,用戶希望可視對講系統在提供可視通話和遠程開鎖的同時,提供進一步的安全功能。如主人不在時可遠程監視家裡老人和小孩的活動情況,住戶家裡發生火警、煤氣泄露或有竊賊進入住戶家裡時能即刻通知管理處或住戶本人(比如以簡訊方式)。
(2) 穩定性
可視對講產品屬於要求24小時運行的安全系統,因此用戶要求產品有卓越的穩定性,只有穩定才能保證安全。
(3) 實用性
只有實用的產品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市場現有產品實用性不高,有的家庭裝的可視門鈴一兩周可能都只會用一次,原因在於功能太簡單,不實用。如果讓住戶自主選擇購買與否,相信很多消費者會選擇「不」。要使可視對講產品能夠受到家庭的歡迎,其實用性是關鍵。,如果能通過可視門鈴瀏覽自己的照片集,查閱常用的電話,收取每月的費用支出信息等,其設備利用率和被關注程度將大大提高,也只有提高了設備利用率,該產品市場才能真正繁榮。
(4) 標準化和開放性
目前可視對講產品基本上沒有標準可言,不同廠家的產品不能互相兼容,可視對講子系統也基本不能和其它弱電子系統互聯,原因就在於沒有標準。沒有標準,就缺乏開放性,系統就無法互聯,就無法長期保證產品的保修和服務,產業也不能健康發展。因此,市場非常期待標準化和開放的產品出現。
國標《建築及住宅社區物業管理數位化應用》徵求意見稿的推出,是值得業界歡呼鼓舞的一件大好事,它為產業的健康發展指出了方向。比如,《標準》徵求意見稿指出:
綜合安防管理要將建築及社區內的周界報警子系統、巡更管理子系統、閉路電視監控子系統、家庭安防報警子系統、車輛管理子系統,以及公共廣播子系統集成在統一的網絡化集成綜合安防管理平台上(SMS)。通過建築及社區內集中和分布的安全及防盜報警監控管理中心(包括遠程報警監控管理中心),實施對報警信息的監視、報警確認、操作控制、報警信息記錄與查詢。
《標準》強調綜合安防管理(包括可視對講系統)要將各子系統集成,標準化和開放性是關鍵,在大的方向上,IP協議將是集成各子系統的關鍵標準所在,也是最容易實現集成的途徑。
(5) 時尚化
市場現有對講產品就外觀和應用而言,和手機、彩電、遊戲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相比,都很難談得上時尚。作為家庭用的消費電子產品,可視對講產品必須走時尚化的道路,實現外觀上新穎別致,應用上豐富多彩,產業才能得到健康繁榮。綜上所述,可視對講產品的發展將向安全、穩定、實用、標準、開放、時尚等方面發展,只有滿足需求的產品,才能引領可視對講產品的發展潮流。更多相關行業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可視對講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可視對講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可視對講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