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造板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艱難發展歷程,目前已在世界人造板行業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新時期,我國人造板行業發展將面臨著資源更加短缺、單個企業規模偏小、市場需求不足、科技創新不足等眾多問題。未來我國人造板產業從大到強的歷程將面臨困難。以下是2016年我國人造板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一)原材料資源緊缺,價格上漲,局部地區已經制約了行業發展
雖然人造板生產有力地拉動了我國人工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以及平原林業的發展,但是,隨著人造板生產能力的急劇膨脹以及生產量的迅速增長,支撐人造板工業發展的木材原料供應能力仍然跟不上人造板生產發展的進程,局部地區受原料供應能力的制約已出現生產增長停滯甚至回落現象。隨著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政策的實施,原材料供需矛盾短期內將進一步加大,原料價格也將不斷上漲,行業競爭更加激烈。
(二)企業總體數量多,單個企業平均規模小
我國人造板企業數量很多,但絕大多數膠合板、細木工板、纖維板和刨花板生產企業規模過小,裝備水平不高。以纖維板生產企業為例,我國約500家纖維板生產企業中,90%以上為中小型企業,企業平均單線生產能力不足7萬m3/a,單線的生產能力小,抗風險能力不強。部分企業還存在管理簡單、設備落後、生產工藝不完善、技術人員缺乏等問題,其往往採取低價低質的策略迎合低檔市場需求,產品質量不穩定。
(三)市場需求不足,競爭更加激烈,效益下滑
調查顯示,今年企業經營形式仍然比較嚴峻。隨著國家對房地產調控的不斷深入,人造板的下遊行業家具、地板、木門、裝飾裝修等持續弱勢運行,採購量下滑,需求不足,市場疲軟,企業停產、轉產或倒閉數量較多,中小企業受影響更大。同時,受原輔材料及能源價格上漲、運輸及物流成本增高、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人造板生產經營成本普遍上升,效益下滑,招工、融資難度增加,企業面臨生產經營困難。勞動密集型產業及下游產業的比較優勢逐漸下降,製造業外移趨勢增加。
(四)新產品、新技術嚴重缺乏,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總體來看,我國人造板企業數量龐大,創新嚴重不足
多數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主要手段仍然是降低價格,企業在品牌建設、研發資金投入、技術革新等方面差距較大,傳統人造板產品市場份額過大,新型人造板產品比例較小。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替代產品的不斷出現,人造板企業迫切需要在科技創新方面加大投入,加快企業的轉型升級。
(五)產品質量合格率不高
我國人造板產品總體合格率約為88%,仍然有約12%的產品不合格。造成產品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個別企業的質量意識不高,產品把關不嚴,未嚴格對產品進行檢測即出廠;二是小型企業受經濟條件限制,個別企業缺乏相應的生產技術和專業技術人員,不能很好地控制其產品質量,造成產品質量不穩定;三是一些生產企業為了降低產品的成本,所用的生產原材料達不到要求;四是部分企業裝備落後,設備精度不夠。
「十三五」期間,「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實現供需平衡」將成為中國人造板產業的發展主線,五項堅持將是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支點:
一、是必須堅持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綠色經濟理念,與區域生態承載能力和環境空間容量相適應,注重清潔生產、安全生產,實現綠色增長,推動產業升級。
二、是必須堅持以林木等生物質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立足點,合理有效利用林木資源,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三、是必須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導理性消費和正確價值觀,提供安全、健康、環保、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滿足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新趨勢,推進產業市場化進程。
四、是必須堅持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升人造板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產業由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五是必須堅持強化市場監管,加強產品質量監督機制和檢驗檢測機構建設,加大對劣質人造板生產、銷售、使用的監管和打擊力度,確保人造板產品質量安全,為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人造板業將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壯大創新人才隊伍大潮中獲得更重要的支撐;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別是擴大城鄉就業、增加林農收入過程中獲得更大範圍的重視;在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努力中增強包容性增長潛力;在深化改革開放的偉業中營造企業健康發展體制機制保障。人造板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勢頭更加強勁。更多相關行業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人造板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人造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造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