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教育行業分析報告 >> 2016中國大學生調查報告:83.1%有過逃課經歷

2016中國大學生調查報告:83.1%有過逃課經歷

2016-12-02 14:25:38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上周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正在讀大學或大學已畢業受訪者的調查顯示,83.1%的受訪者在大學期間有過逃課經歷,50.8%的受訪者有過找別人替課的經歷。

大學生逃課、代課

  61.1%受訪者曾替別人上過課

  有過逃課經歷的受訪者表示,逃課的主要原因是上課時間和其他活動時間衝突(37.3%),其次是考核不嚴格,去不去上課都無所謂(31.8%)。其他原因依次為:懶惰(31.1%)、不喜歡任課教師(28.1%)、認為課程本身不重要(27.5%)、更喜歡自學(20.9%)、課程太難不想學(12.3%)、課程太簡單不需要上課(10.9%)等。

  在福建廈門讀大二的邢小蕾是個典型的「學霸」,每節課都會坐在教室最靠前的位置認真聽講。但邢小蕾也有過逃課經歷。

  那次,她上午的課程一直要持續到中午12點半才會下課。可是,當天她所在的學生社團要求12點整一起出發到校外活動。她糾結了很長時間,最終決定在中午11點多的課間偷偷溜走。

  除了逃課,還有人會拜託沒課的同學「頂替」自己上課,以應對任課老師的點名。

  調查顯示,50.8%的受訪者找過別人替課,其中偶爾幾次、次數較多和經常會有的分別占39.6%、8.5%和2.7%。此外,61.1%的受訪者自己曾替別人上過課。

  來自北京的大三學生段立(化名)坦言,在有過兩次逃課被發現的經歷後,他再遇到不得不逃課的情況,就會儘量找和自己關係好的朋友,請他幫忙做一回「替身」。「逃課難免心驚膽戰,但如果有人正在教室里替你上課,那就要踏實多了。一旦當堂有小測驗或者點名,也完全能夠應付。」段立說,「這次人家幫了我,下次人家有同樣的需要時,我也會幫忙。」

  為什麼會替別人上課?38.8%的受訪者覺得都是朋友,不好意思拒絕,36.0%的受訪者是因為剛好遇到了感興趣的課程,34.6%的受訪者是因為時間充裕,21.2%的受訪者是因為「自己也常求別人替課,人情往來」,還有13.8%的受訪者是「替別人上課能獲得一定報酬」。

  66.5%受訪者建議學校加強制度管理

  逃課和替課的行為,更多發生在哪類課程中?調查顯示,45.3%的受訪者認為更多地發生在評分寬鬆的課程,43.5%的受訪者認為是與專業核心技能培養無關的課程,33.6%的受訪者表示是難度較低的課程,24.7%的受訪者認為是難度大、較枯燥的課程,15.6%的受訪者認為逃課與否與課程本身無關。

  段立覺得,要想讓逃課和替課的行為「平安著陸」,對課程的選擇非常關鍵。自己通常會選擇任課老師管理不嚴的課程逃課。如果老師比較嚴格,段立會儘可能自己去上課,實在不行,也會找同學幫忙「替課」。

  在北京某高校任教的劉霄磊(化名),是一門通識選修課的老師。在許多同學眼中,他就是那種「不點名,給分高」的老師。「作為選修課,能選擇來上這門課的同學絕大多數都是出於興趣,我不希望因為嚴苛的考核測評而破壞了大家對這門課、甚至這個領域的喜愛」。

  但劉霄磊也坦言,「時間久了,會有人為了更輕易地逃課和拿高分,而選我這門課。」劉霄磊也一直在找一種儘可能雙贏的方法。

  河北保定某高校大三學生李睿,大學期間幾乎從沒逃過課,但她也談到,「遇到一些很枯燥的課,或是自己覺得沒什麼用的課,會不停地在下面玩手機。」

  「如果大家認為即使不上課也不會有什麼損失,那就容易萌生逃課的想法。」李睿說。

  對逃課和替課現象,42.0%的受訪者認為對校園學風影響惡劣,34.9%的受訪者認為必須嚴厲懲戒,34.4%的受訪者認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還有29.0%的受訪者認為無需過多干涉, 16.7%的受訪者認為無可厚非、情有可原。

  據2016-2021年大學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了解,調查顯示,為減少逃課和替課現象的發生,66.5%的受訪者建議學校加強制度約束,62.2%的受訪者期待教師努力提升課程吸引力,51.3%的受訪者認為學生應從自身找原因,30.5%的受訪者期待社會輿論和校園輿論的正確引導。

更多大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大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大學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