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業定義
服裝家紡是指服裝服飾及家紡用品的生產、銷售等活動。當來自於公司服裝及家紡用品的營業收入比重大於或等於50%,則將其劃入服裝家紡行業;當來自於公司服裝及家紡用品的營業收入比重小於50%,但其收入和利潤均在業務結構中占比最高,而且均占到公司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的30%及以上,也將其歸屬為服裝家紡行業。
二、行業分析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裝消費國和生產國,2016-2021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顯示,服裝家紡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經歷2010及2011年的高增長後,2012年以來增速整體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較快增長,近三年,紡織服裝、服飾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分別為23.57%、19.20%、22.00%,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分別為30.31%、15.60%、10.00%。比之其他行業,服裝家紡行業具有投資相對較小、科技含量相對較低、投資見效相對較快等特點,因此服裝家紡行業仍然是一些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積極鼓勵投資的對象。
圖1 我國紡織服裝、服飾業及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資料來源:wind,鵬元整理
在服裝家紡行業較快增長的帶動下,我國紡織業投資持續增長,行業規模仍在擴大,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我國紡織業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11,913億元,同比增長15.0%,領先於同期全國製造業8.10%的增長水平6.9個百分點。服裝家紡及紡織製造業的擴張,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據統計,每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平均能吸收932人就業,而紡織、服裝分別能吸收1,876人和4,464人就業。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紡織企業2.05萬家,紡織業從業人員448.7萬人,為解決居民就業起到了較大作用。
圖2 2013-2015年紡織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wind,鵬元整理
我國作為世界服裝出口大國,在國際服裝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服裝行業多年來一直是我國出口創匯大戶。2000年我國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為360.20億美元,2015年達1,742.80億美元,十五年間出口額增長了4.84倍,成為全球紡織品服裝第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
圖3 2000-2015年我國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情況
資料來源:wind,鵬元整理
從未來看,中短期內我國整體經濟環境不會發生大的改變,服裝家紡行業或將保持一定的增長,服裝家紡行業在國民經濟中仍將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
受境內外市場經濟增速放緩、國內居民消費結構調整、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服裝家紡業市場需求有所減弱
(1)國內市場方面
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城鎮化進程,截至2015年底,中國城鎮人口已達7.71億人,城鎮化率達到56.10%,同比增長1.33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消費性支出穩步增長,2015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195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15%,2015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21,392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13%。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為增加服裝消費需求創造了一定良好條件,但受居民消費結構中居住、醫療等支出占比逐年增大影響,2012年以來我國城鎮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性支出占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比重持續下滑,2015年該比重降低至7.95%。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我國服裝行業銷售額絕對值不斷增長。但增速方面,受宏觀經濟下行、消費結構調整影響,內需增速趨緩等因素影響,2014年以來服裝類零售額增速均呈下降趨勢。
圖4 我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支出與服裝消費占比情況(單位:元)
資料來源:wind 資訊,鵬元整理
圖5 2012-2015年國內紡織服裝零售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官網、鵬元整理
(2)國外市場方面
2014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截至2016年10月12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73,創六年來新低,理論上人民幣持續貶值為我國服裝出口企業提供了一定良好外部條件。但相對於人民幣而言,東南亞國家貨幣貶值力度更大,加之其勞動力等成本更為廉價,相關企業在簽訂出口訂單時,國際貿易商會考慮人民幣貶值因素而壓低價格。因而,匯率下降對刺激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作用十分有限。2015年3月以來我國服裝出口形勢不甚樂觀,從下圖可以看出,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金額一直處於負增長狀態。家紡產品出口額增速自2013年以來逐年放緩且已呈負增長,中國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家紡產品累計出口402.3億美元,同比下降4.4%。
圖6 近年來我國人民幣匯率及服裝衣著出口增速情況
資料來源:wind 資訊,鵬元整理
圖7 我國家紡產品出口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家紡協會官網,鵬元整理
受「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和中非合作發展深化的影響,我國對部分新興市場出口實現快速增長,新的出口市場正在開拓和培育。根據海關統計數據,2015年1-11月我國對非洲服裝出口同比增長10.84%,占出口總金額的比重為5.78%,較2014年同期提高0.96個百分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我國對韓國、阿聯、菲律賓、以色列、約旦、伊朗服裝出口金額增幅分別為17.05%、14.92%、45.69、20.31%、66.69%和32.75%。但五國合計出口金額150.34億美元,僅占我國出口總金額的9.48%,對出口總體情況影響甚微。
圖8 2015年1-11月我國對部分新興市場出口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
人民幣匯率走弱、部分新興市場出口實現快速增長對中國紡織出口的短期影響有限,國際市場的消費能力才是關鍵所在。我國服裝家紡的傳統出口地主要集中於美國、歐洲、日本這三個地區,美國、歐洲、日本經濟狀況直接影響我國服裝家紡出口。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歐洲、日本經濟受到重創,儘管近年來逐步復甦,但只是緩慢前行。具體到消費層面,2015年美國零售額同比增長2.6%,比2014年同期上升1.2個百分點;日本零售額同比下滑1.1%;歐元區零售額同比增長1.4%,較上年同期下降1.5%。
圖9 2014年5月-2015年12月三大經濟體零售額同比增長率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鵬元整理
美國GDP增速回升及消費增長為我國服裝家紡產品出口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歐洲、日本市場仍舊低迷,影響我國服裝出口整體增速,據國家海關數據,2015年我國紡織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742.80億美元,同比下降6.4%。其中,對美國出口額同比增長6.7%,對歐盟出口額同比下降9.3%,對日本出口額同比下降11.6%。同時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貿易不平衡、紡織品特保、對華反傾銷等問題構成了中美貿易摩擦的主要內容,將對我國對外貿易持續產生不良影響。
服裝出口增速持續下降與國際市場需求不足、歐元和日元大幅貶值、國內產能向外轉移帶動貿易轉移等因素有關。未來服裝出口除以上因素外,還將受到全球區域貿易自由化帶來的影響,我國服裝出口微增長或零增長甚至負增長可能將成為一種新常態。
服裝家紡行業市場准入門檻較低,行業內企業較多,競爭壓力加大
服裝家紡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市場准入門檻較低,行業內企業較多,截至2015年末,國內紡織服裝企業數達15,585家,2011-2015年複合增長率達8.69%。
男裝是服裝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男裝產業已經形成了包括以江浙滬地區的上海、寧波、溫州為代表的「浙派」男裝產業集群,以閩東南的晉江、石獅為代表的「閩派」男裝產業集群,以及藉助港、澳等海外優勢而獨立成長的粵南珠三角男裝產業集群。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男裝行業整體上處於完全競爭的狀態,市場上各類品牌繁多,國內男裝品牌包括七匹狼、報喜鳥、希努爾、雅戈爾、紅豆股份、九牧王和杉杉等。目前國際品牌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高端市場,國內的男裝品牌以二三線城市為主。在消費市場快速擴容的推動下,國內男裝市場快速增長。但由於進入壁壘較低,國內男裝生產企業眾多,同時受金融危機導致需求不振及大量國際品牌進入國內市場的影響,我國男裝市場競爭加劇。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男裝商品銷售額同比下降3.10%。2015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男裝商品銷售額同比下降1.2%,同期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0.3%。
據淘寶發布的《2015年中國服裝行業消費趨勢研究報告》,消費者方面,服裝行業總體男女比例約為一比三,女性為最大的消費群體。女裝市場細分程度較高,市場集中度較低,根據Euro monitor統計,2014年我國女裝零售額規模約850億,而高端女裝前十名品牌總額市場占有率僅25.2%,市場競爭壓力較大。在女裝價值鏈上,設計約占40%,營銷渠道約占50%,生產約占10%,即設計和營銷處於服裝價值鏈的頂端,生產加工處於價值鏈的底端,雖然我國女裝在生產加工領域具備成本優勢,但在研發設計、銷售渠道和品牌運營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儘管如此,國內女裝行業也初步形成了少量本土品牌,如瑪絲菲爾、朗姿、維格娜絲、歌力思、珂萊蒂爾(香港)等。該類企業主營自主品牌女裝,擁有較強的研發設計實力,經過多年發展和積累,已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營銷網絡,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相對穩定的消費群體,逐步確立了競爭優勢。
根據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發布的《國內青春休閒服行業及市場分析報告》,青春休閒服行業可分為一二類和三四類兩個市場。從市場格局看,國際品牌基本集中在一二類市場,其品牌和價格定位於中高端,對店面設計有較高要求,預計短期內不會看到國際品牌向三四類市場滲透的情況。美邦、森馬、以純等自主品牌在國內發展多年,在一二類市場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營銷網絡,成為國內一二類市場的主導力量。但是,隨著越來越多國際休閒品牌的湧入,以及阿迪達斯、耐克等運動品牌逐步向休閒服飾滲透,一二類市場競爭程度不斷加劇,自主品牌在一二類市場的盈利水平逐漸下降,因此部分有品牌優勢、資金實力和跨區域經營能力的自主品牌開始向三四類市場滲透。美邦、森馬等時尚休閒服飾和阿迪達斯、耐克等運動休閒服飾相比更具品牌優勢,且近年來不斷開拓低價產品,搶占低端市場,自主品牌在三四類市場的價格優勢將有所下降,競爭壓力不斷加大。
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國內依靠傳統外延式渠道擴張為重心的粗放式發展弊端也逐漸暴露,部分服裝企業出現盈利下降、庫存激增的情況,一直處於高端女裝行業領先品牌的寶姿也因經營不善而於2015年被收購併退市。
受行業競爭加劇及服裝家紡行業成本上升影響,服裝企業盈利水平增速放緩,行業內主要企業經營業績出現分化
受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影響,部分商家加大折扣力度,近年來服裝類產品出廠價格指數不斷走低。而從成本方面來看,無論是原材料、銷售費用還是人工成本等,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上升。
圖10 服裝類消費價格指數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鵬元整理
原材料方面,近年來我國服裝面料和服飾輔料價格整體呈上升趨勢,以柯橋紡織價格指數為例,柯橋紡織服裝面料和服飾輔料的價格指數分別由2010年初的98.97和93.23上升至2015年末的116.91和125.89,2010-2015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3.39%和6.19%,面料等原材料價格的上升加大了服裝行業的經營壓力。
圖11 2010-2015年末柯橋紡織服裝面料和服飾輔料類價格指數情況
註:柯橋紡織指數是由國家商務部、浙江省經貿委和紹興縣政府,依託中國輕紡城編制發布的,是綜合反映中國輕紡城市場及紹興輕紡產業發展狀況的一個完整的指數體系。
資料來源:wind資訊,鵬元整理
同時,近年來房租、渠道費用、人工費用不斷增加,也擠壓了服裝行業的利潤。根據中國服裝協會對服裝企業運營成本專項調查結果,服裝企業運營成本逐步上升,其中勞動力成本上升最快,尤其是縫紉工用工成本近十年來持續提高,社保金額增長較快。儘管我國目前勞動力供大於求,但由於外來務工人員在各地紡織企業中均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招工難」仍是紡織業每年都要面臨的一大問題。如江蘇常州地區的4,000餘家紡織鞋帽企業中,外來工數量超過50萬人,占到全區160萬外來工總數的近1/3。近年來,珠三角地區外來務工人員缺口明顯增大,而上海、杭州等長三角地區城市的外來務工者卻在逐步增加。此外,多年來各地不斷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了紡織業的勞動力成本。
圖12 我國主要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情況(元/月)
資料來源:wind,鵬元整理
受產品價格持續下降及成本持續上升的影響,服裝行業整體盈利能力持續下降,行業毛利率從2012年的16.28%持續下降至14.03%,利潤率從6.04%下降至5.68%。
圖13 服裝行業利潤率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鵬元整理
在整體盈利能力下滑的背景下,大型服裝企業業績相對穩定,而小企業業績波動較大,盈利水平出現兩極分化較為明顯。如男裝行業,海瀾之家(600398,股吧)與雅戈爾兩家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為172.29億元和48.43億元,分別占男裝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73.38%和86.18%,平均淨利潤率為28.10%。而其它9家公司,有8家公司淨利潤下降,有3家公司出現虧損,在有盈利的公司中,淨利潤最低為2,700萬元,最高為2.66億元。女裝中「拉夏貝爾」、休閒裝中的「森馬服飾(002563,股吧)」、運動裝中的「安踏」等公司的盈利規模都在各自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相對市場占有率也相對較高。
電子商務的發展、相關政策的放開,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網絡購物逐漸興起,網絡消費總額迅速增長。2014-2015年,全國網上零售總額分別為27,898億元、38,77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70%、33.30%。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穿著類商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21.4%。國內的代表商家有淘寶、天貓、京東商城等。根據阿里巴巴財報,截至2015年6月30日,中國零售商務平台上的年度活躍買家達3.67億,同比增長32%,平均每個年度活躍用戶下單超過50單。截至2016年3月31日,中國零售平台的年度活躍買家增至4.34億,2016年天貓雙十一全球總交易額超1,207億元。未來幾年,中國的在線零售市場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根據艾瑞諮詢的研究數據,目前在線零售占中國總零售市場的份額僅為7.9%;到2016年中國在線零售市場的普及率預計將達到11.5%,規模達3.79萬億元。另外,隨著全國性物流系統建設和城鄉寬帶網絡升級,智慧型手機和可攜式平板電腦的使用日益普遍,各類網上購物的APP應用也日益完善,在此背景下,國內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正逐步改變,通過上網購買商品的意願將進一步增強。
圖14 2011-2018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
資料來源:鵬元整理
生育高峰臨近、二胎政策全面放開將釋放童裝市場潛力。從產業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我國童裝行業尚處於成長期階段,具有市場需求增長迅速、成長空間加大的特點。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0-14歲人口為2.22億人,占總人口的16.6%,其中城市兒童約1億,這部分人群是當前童裝消費的主力群體;同時,上世紀80年代是我國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共出生2.2億人口,這是中國第三次嬰兒潮。中國男女平均結婚年齡分別為25.5歲和23.5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生育率高峰處於20-34歲,其中25-29歲最高。1985-1995年的嬰兒潮將步入結婚和生育階段,每年婚姻登記人數約在1,100萬對,中國將迎來第四次嬰兒潮。兒童數量的多少決定了童裝市場的消費容量,近些年來,我國的童裝消費規模不斷擴大,且保持著較高的增長率。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高端童裝行業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隨著二胎開放和消費升級,預計到2020年我國童裝市場規模將突破1,800億元。受需求快速增長影響,童裝價格呈現持續上漲趨勢,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2011年至2015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的童裝單價累計上漲19.4%,平均每年增長4.5%。
圖15 童裝市場規模情況
數據來源:鵬元整理
三、業內企業財務風險變化分析
(一)數據選取
我們選擇了截至2016年9月30日服裝家紡行業內已發行債券的企業共15家作為分析樣本(以下簡稱「樣本企業」,詳見附錄)。
(二)企業財務風險變化分析
服裝家紡業整體債務規模增長率持續下降,負債經營程度也呈下降趨勢,但行業內融資能力較強的企業負債經營程度有所提升,償債壓力有所加大
2008年以來,紡織服裝行業債務融資規模持續擴大,負債規模增長率均為正值,截至2016年6月末,全行業平均負債規模為3,794.33萬元。而從負債規模增長率來看,2009-2011年,負債規模增長率逐年上升,而2012年之後負債規模增長率逐年下降。資產負債率來看,2008年以來,紡織服裝行業資產負債率持續下降,整個行業負債經營程度呈下降趨勢。
圖16 近年來我國紡織服裝業負債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wind資訊,鵬元整理
樣本企業方面,從負債規模來看,所選取的15家樣本企業平均負債規模較大,且2012年之後負債規模增長率逐年上升,2015年末平均負債規模達到59.38億元,較上年增長29.22%。從資產負債率來看,近年來,樣本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截至2015年末,平均資產負債率為47.14%,較上年增加4.09個百分點,負債經營程度有所加大。無論是從負債規模增長速度還是資產負債率來看,樣本企業的表現與全行業企業整體走勢相反,我們認為主要是由於樣本企業大多為行業內優質企業,綜合競爭實力較強,業務擴張需求較大,且其通過銀行或資本市場進行債務融資的能力較強,融資成本較低也促使企業更有動力進行負債經營。
圖17 近年來樣本企業負債及資產負債率情況
資料來源:wind資訊,鵬元整理
樣本企業屬於行業內較為優質的企業,債務融資能力較強,債務融資規模擴大導致負債經營程度提高,造成企業償債能力指標有所減弱,,償債壓力有所增加。
圖18 近年來樣本企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情況
資料來源:wind資訊,鵬元整理
服裝家紡業存貨周轉率和應收帳款周轉率有所下降,資產運營效率下降
受境內外市場經濟增速放緩、匯率波動、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紡織服裝業市場需求有所減弱,受此影響,近年來紡織服裝行業內企業存貨規模有所增加,存貨周轉率有所下降;從應收帳款周轉率來看,近年來紡織服裝應收帳款周轉率略有下降,下遊客戶對行業的帳款形成一定的占用。
圖19 近年來紡織服裝業應收帳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情況
資料來源:wind資訊、鵬元整理
從樣本企業近年來應收帳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來看,2010年之後樣本企業應收帳款周轉率呈下降趨勢,存貨周轉率也有所下降。近年來,樣本企業依然積極拓展市場,使得存貨規模、應收帳款規模均大幅增加,但受國內外服裝家紡行業市場需求減弱影響,樣本企業存貨周轉率下降,應收帳款回收周期延長,加大了企業資金周轉壓力。
圖20 近年樣本企業應收帳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
資料來源:wind資訊,鵬元整理
行業競爭激烈使得虧損企業淘汰,優質企業得以發展,而成本上升、需求減弱使得服裝家紡行業毛利率水平降低,盈利能力減弱
紡織服裝行業內企業集中度較低,2008-2010年,受市場環境影響,部分虧損企業逐漸被淘汰,使得紡織服裝行業企業虧損數量占全部企業數量的比重有所下降,從2008年的22.77%,下降至2011年的9.67%,2011年以後,紡織服裝行業虧損企業占全部行業企業的比重較為穩定,維持在11%左右。
圖21 近年紡織服裝業虧損企業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wind資訊,鵬元整理
近年來,紡織服裝行業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升以及人工成本的增加,壓縮了行業的利潤空間,2012年之後,紡織服裝行業毛利率水平逐年下降,行業內企業盈利水平逐年下降。2015年,紡織服裝行業毛利率水平為14.38%,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從行業內企業平均利潤總額來看,近年來,行業內利潤總額有所增加,尤其是2010年淘汰部分虧損企業之後,利潤總額大幅增加,但是從利潤總額增長率來看,受宏觀經濟放緩、消費增速放緩、行業競爭加劇影響,利潤總額增速逐年下降,2015年利潤總額增速更是下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僅為4.00%,同比下降6.55個百分點。
圖22 近年紡織服裝業主營業務毛利率水平
資料來源:wind資訊,鵬元整理
從選取的服裝家紡行業樣本企業來看,2009-2012年,在行業內淘汰虧損、落後企業的背景下,樣本企業因其實力較強,利潤總額和毛利率水平均逐年上升,2012年之後,受境內外市場經濟增速放緩、競爭加劇、匯率波動、貿易摩擦、原材料價格上升以及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樣本企業平均利潤總額和毛利率均有所下降,但整體毛利率仍要較大程度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圖23 近年來樣本企業利潤總額和毛利率情況(萬元,%)
資料來源:wind資訊,鵬元整理
四、 2016年行業信用級別分布與變遷分析
(一)行業信用級別分布與遷移
2016年,服裝家紡行業內的15家主要發行債券企業主體信用級別集中在AA-~AAA之間,其中級別為AAA的1家,占樣本總數的6.67%;級別為AA的10家,占樣本總數的66.67%7;級別為AA-的4家,占樣本總數的26.67%。
服裝家紡行業內的15家主要發行債券企業主體信用評級展望為正面的0家;穩定的13家,占樣本總數的86.67%;負面的2家,占樣本總數的13.33%。
表2 服裝家紡行業內主要發行債券企業主體信用級別及評級展望情況
資料來源:wind資訊,鵬元整理
2016年服裝家紡行業內的15家主要發行債券企業中,剔除1家首次發行債券的企業(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做出剩餘14家企業的主體信用級別遷移矩陣,2016年該行業內主體級別均未發生變化。
表3 服裝家紡行業2016年主體級別遷移矩陣
資料來源:wind資訊,鵬元整理
(二)行業信用級別遷移原因
從信用級別來看,2016年,服裝家紡行業的級別均未發生改變。儘管服裝家紡行業在需求增速、行業競爭及成本等方面對業內企業信用質量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發債企業基本為行業內優質企業,大部分企業競爭實力較強,盈利能力仍較好,整體上經營較為穩定。
從評級展望來看,有兩家公司評級展望下調為負面。其中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邦服飾」),2015年受市場競爭加劇影響,關停了部分店鋪,使得公司營業收入及毛利潤繼續下降,同時期間費用較高,公司利潤總額出現虧損;上海嘉麟傑紡織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麟傑」),2015年公司自營品牌因運營成本較高,且產能消化存在一定壓力,使得公司利潤總額出現虧損。
五、 行業信用展望
從需求方面來看,受宏觀經濟下行及居民消費結構調整的影響,國內服裝家紡產品消費需求增速有所放緩;另外,受金融危機後美國、歐洲、日本經濟復甦緩慢,服裝加工製造向低成本國家轉移以及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近年來我國服裝家紡行業出口面臨較大的壓力,出口額增速逐年放緩。總體來看,我國服裝家紡產品需求增速有所減弱。
從市場競爭情況來看,由於服裝家紡行業進入門檻較低,業內企業數量眾多,行業集中度較低,行業競爭日益加劇。成本方面,我國服裝面料和服飾輔料價格整體呈上升趨勢,同時房租、渠道費用、人工費用不斷增加。受需求減弱、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我國服裝家紡行業毛利率水平有所下降,盈利能力有所減弱,但業內優質企業仍保持較強的盈利能力;同時行業存貨周轉率和應收帳款周轉率均有所下降。
服裝家紡業整體債務規模增長率持續下降,負債經營程度也呈下降趨勢;但行業內優質企業由於融資能力較強及融資成本較低,且業務擴張需求較大,近年來企業負債經營程度有所提升,償債壓力有所加大。
電子商務的發展將促使服裝家紡業內企業開拓新的銷售渠道,二胎政策的放開,為相關領域的服裝家紡企業帶來一定的發展機遇。
更多服裝紡織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服裝紡織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