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內貿信息中心聯合中國聯通、艾普卓客數據研究中心共同編制的《2016中國移動消費分析報告》日前發布。報告顯示,移動用戶已經形成對電商、團購、旅遊、支付及網絡約車五大類移動消費全天候的使用習慣。行動網路將成為未來消費的主要渠道。
報告顯示,2015年以來,我國行動網路推廣迅速,基本實現全民普及。截至2016年9月,我國行動電話的普及率已達95.8部/百人,3/4G網絡用戶共8.85億戶,月均移動流量達835M,同比增長96.9%;藉助行動網路的發展,移動商業迅速覆蓋各類消費場景。目前,2016年上半年16大類移動應用使用人數均取得較快增長,移動生活場景使用度不斷加深;行動網路成為重要的消費渠道。2015年我國移動購物總交易額達2.08萬億元,同比增長140.6%,占網絡購物規模比重達54.1%。
不同年齡段、消費能力和學歷特徵的移動用戶表現出了不同的使用行為特徵。報告顯示,社交是移動消費場景中最基本的需求,但不同身份特徵的群體對社交豐富度的需求不同。年輕、收入和學歷較低的群體對移動社交的豐富度需求相對更高,反之則偏向於使用微信等大眾化社交應用;70和80後,及收入越高的群體對行動網路的使用頻率和流量越多,對消費和理財方面的需求較其他群體高。年輕群體對於新型消費,例如網絡約車、閒置商品交易等興趣和使用度較高;60後及以上、90後及以下、收入和學歷水平較低的群體對於移動視頻、遊戲、音樂等娛樂消費關注度較高。
報告還顯示,移動用戶已經形成對電商、團購、旅遊、支付及網絡約車五大類移動消費全天候的使用習慣,即便是在上班期間,依然有高強度的使用行為。其中,旅遊類應用上班期間的每小時打開次數要高於其他時段。在行業競爭格局方面,電商、團購、支付及網絡約車等移動消費領域均出現了主導型企業,旅遊市場總體還處於壟斷競爭市場階段。從用戶特徵方面,70和80後群體是五大移動消費類型的主要群體,移動消費用戶的消費能力要高於總用戶群體。
移動消費取得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如文化和娛樂消費、老年群體、農村及西部地區等市場,對於移動消費需求較強,但目前針對性開發不足。同時,隨著移動消費場景的增多,移動信息泄露問題愈發突出。我國對於信息安全的保護相對薄弱,信息安全技術及管理機制建設十分緊迫。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進一步發展,移動支付和位置共享技術促進了O2O、第四方物流等商業模式的發展,推動了線上線下商業業態的融合,PC和線下消費場景將全面嫁接至移動端,所積累的大量社交和娛樂數據,為雲服務、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提升提供了基礎。未來,藉助雲服務、人工智慧等技術,智能終端與物聯網的結合將更加緊密,更多貼合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商品和服務將被開發出來,將會在「智能家居」、「車聯網」等領域創造出新型商業模式,行動網路將成為未來消費的主要渠道。
更多消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消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