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水處理行業分析報告 >> 農村污水治理2017年發展趨勢:構建低碳微循環是大勢所趨

農村污水治理2017年發展趨勢:構建低碳微循環是大勢所趨

2017-01-13 14:22:55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戶水沖式廁所和生活洗滌用水大量增加,不少村莊的污水因為沒有收集處理設施只能就地排放。隨意流淌的污水中含有氮磷、有機類污染物,不僅污染了農民的居住環境、村容村貌,還破壞了農業、農村的生態環境。

  在人類發展進程中,污水處理需求伴隨著城市的誕生而產生,在百年來的發展變革中,污水處理技術對改善人居環境,推動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新形勢下,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探索創新改進技術方法是必經之路。

  城市發展中,形成了集中式污水處理模式,但污水集中處理強烈依賴於排水收集管網系統,且投資大運行成本高,對於大部分小城鎮和農村地區並不適合,故此分散式處理在農村污水處理中被推崇。不少業內專家指出,農村污水處理要與低碳、循環、增產、生態要求相融合,以分散式處理為基礎;要更新轉變理念,創新建設模式。

  2016-2021年中國污水治理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就城市與農村來講,因具體情況不同,針對污水處理路線不明、糞尿污水對污水處理設施造成較大負荷、運行成本較高且對人員值守操作存在要求等難題,農村污水處理不能照抄照搬城市集中處理模式,對此,分散式處理在農村污水處理中被推崇。

  農村污水治理理念很關鍵

  城市發展中,形成了集中式污水處理模式,但污水集中處理強烈依賴於排水收集管網系統,且投資大運行成本高,對於大部分小城鎮和農村地區並不適合。

  我國村莊多且分散,污水排放波動性大、產生源分散,故而不能照搬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的老套路,為此,不少學者和業內人士反思集中式污水處理這種末端處理在回收污水中資源與能源方面存在的不足,繼而將研發和應用的方向轉向對廢水的就地處理、源頭控制、就地回用,各種分散式處理技術及小型化設備應運而生。

  不少業內專家指出,農村污水處理要與低碳、循環、增產、生態要求相融合,以分散式處理為基礎;要更新轉變理念,創新建設模式。

  對此,不少環境企業針對我國農村實際情況,設計研發了多項適用於分散式處理的工藝及設備,諸如小編發現微水會嘉賓均有詳細分享的集預處理、二級處理與深度處理於一體的小型污水淨化設備,集就地處理與景觀打造為一體的鄉鎮處理技術等。

農村污水治理2017年發展趨勢:構建低碳微循環是大勢所趨

  源分離概念應運而生

  200年前,為改善供水沖水馬桶出現,隨即有了管網建設並混合排入下水道,繼而城市污水廠出現,但因受納了黑水和黃水,脫氮除磷提標難度大,大量消耗能源並浪費了農業需要的氮磷等營養物,至今因抽水馬桶、管網系統的改造困難,難以改變現狀。這種複製於已開發國家早期城市化「常規模式」帶來的弊端,引起了業界思考,上世紀90年代歐洲首先開始反思並探索,源分離、生態排水、以資源回收為導向的排污衛生系統等新概念出現。

  對於我國的水環境問題,一些專家觀點: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的觀點:

  「水大規模進入城市之後,以水做介質,不僅是飲用、使用,還把水作為傳輸工具,把污染物帶出去。氮和磷是在農田裡面通過植物把它帶到城市裡面,人排泄之後還有相當一部分進入到環境中。從上百年的歷史看,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問題。」

  「我國在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的同時,必須考慮,不能以高代價的方式來解決自身的資源環境問題,否則的話是不可持續的。我國今天的模式基本上是複製歐洲和美國的方式來解決水的問題、環境的問題等等。問題是,這種模式是不是可持續的?可不可行?能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

  「源分離…這個變革是非常革命性的,這會取代我們30年到50年以後的設施。」

  國務院參事,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指出,城市農村是夫妻,任何東西來自土地、回到土地,這是一種原始形態,儘管時間超過5萬年,中國農耕文明歷史最歷久,但是整個農耕文明對地球沒有多大的變化。新型城鎮化要遵循生態文明的發展規律去探索、去實踐,生態文明是小型的,分散的,分布式的,充滿彈性的,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

  「世界銀行給我國開出的藥方往往是建立大規模的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用管網把所有的污水輸送到幾十公里外的大型污水處理廠中,再將尾水排入江河湖海。然而事實上,如果每個社區單元都採取污水就地收集、處理、就地回用的做法,城市的污水處理成本就會大大降低。」

  故應在我國現有的城市集中處理設施基本建設的基礎上,再採用分散式的循環降解辦法來拾遺補缺,優化系統的整體可靠性。

  現今急需解決的問題是發展綠色建築,倡導黑水和灰水分離。

  所謂分散式想必大家並不陌生,那麼出現的源分離具體是什麼呢?其是採用在源頭對污水進行分別的方式收集和處理污水,該方式有利於將氮、磷元素進行徹底的回收,同時緩解污水末端處理過程中產生的運輸以及生產化肥產生的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問題。

  北京建築大學郝曉地教授有談及過污水處理最終要回歸原生態,進行糞尿返田;萬若環境董事長張健認為,「如果人的糞尿不再進入下水道,而是返回到田地里,作為生態農業的支撐;糞尿輸送不再進入污水管網,而是就地處理,碳排放將大為降低。」

  隨著我國環保壓力加大,鞭策環保工作者在理念和技術上升級,在總結已開發國家治水得失的基礎上尋找更加有效和經濟性的可持續方式。那麼,構建資源型排水系統,採用源分離實現水文循環恢復、能源利用、農業營養物循環,和經濟性;做到農村污水處理過程中的資源和能源回收,以解決農村排水問題,實現美麗鄉村建設;進行一場顛覆性革命,構建低碳微循環和資源回收的水處理模式是大勢所趨。

更多污水治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污水治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