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農業行業分析報告 >> 「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分析: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分析: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2017-02-27 14:06:21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農業是我國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十二五」現代農業改革提速。「十三五」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同步發展要求更加緊迫,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更加突出,要立足國情農情,順應時代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分析: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一)關於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階段判斷

  1、「十三五」我國現代農業將進入加速發展階段。浙江大學衛龍寶課題組將我國的現代農業發展階段劃分為:初步實現階段、基本實現階段以及全面實現階段,「十三五」時期,我國農業應處於基本實現階段的初期,這個時期以發展綠色高效農業、優化農作物品質結構和農業產業升級為主要特徵。中國農業科學院胡志全課題組將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劃分為起步階段、發展階段、基本實現階段和全面實現階段,我國整體上已經邁過農業現代化的起步階段。根據世界現代農業發展規律判斷,在資本積累、技術進步、政策支撐等條件作用下,「十三五」時期我國現代農業將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2、區域不均衡將滯緩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進程。胡志全課題組通過測算發現,我國省際間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差距明顯,由於差距過大,「十三五」期間,區域不均衡將成為制約我國現代農業總體水平的重要因素。

  (二)關於「十三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

  1、農產品供需的結構性矛盾突出,需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我國居民人均大米、小麥等穀物消費從20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就開始呈下降趨勢,而畜產品、水產品和蔬菜水果等高附加值農產品占食物消費的比例持續快速增長。但是,我國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滯後於優質化、多樣化和專用化的需求結構變化,牛羊肉、奶類、優質高端蘋果等高品質產品供需矛盾加劇。「十三五」期間農業結構調整優化的思路是,重點保口糧,統籌兼顧棉油糖、蔬菜等其他農產品生產,充分挖掘飼草料生產潛力,大力發展草牧業,促進糧食主產區的農牧結合、糧經飼兼顧,努力提升大中城市的「菜籃子」產品自給能力。

  2、國內農業支持政策困境初顯,應充分發揮收入補貼、保險補貼等「綠箱」政策作用。新時期國內農業政策面臨很大困境:一是支持和保護政策導致農產品接近價格「天花板」;二是WTO「黃箱政策」限制使國內農業生產補貼增加的空間受限。「十三五」期間,政府應全面減少對口糧之外的農產品的政策干預,總結我國棉花和大豆差價補貼政策試點的經驗,適時推出對糖類、油料、玉米等產品的差價補貼政策。擴大「綠箱」支持,適度增加對農民收入的轉移支付支持力度,將部分屬於「黃箱政策」的農業補貼轉變為「按歷史面積補貼」的綠箱補貼;提高農業保險的補貼力度,增加農業保險覆蓋的品種範圍,逐步探索建立巨災風險保障機制;增加對環境保護的支持力度,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3、科技創新能力仍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需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能力建設。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推進「四化同步」,必須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依靠創新驅動實現農業增產增效。「十三五」期間,應緊緊圍繞條件建設、技術創新、集成示範、成果轉化四大環節,瞄準關鍵技術突破、創新機制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率提高四大目標,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夯實現代農業發展的科技基礎。

  4、農業發展面臨巨大人才缺口,應加大農村人才培養力度。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現代農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十三五」期間,人才將成為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一是我國農業產業在世界競爭格局中仍處在產業鏈的中低端,農業科技人才數量不足,質量有待提高;二是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空心化」,農村實用型人才「青黃不接」;三是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年齡結構老化問題嚴重。決策部門設計「十三五」農業產業發展及農業項目支持方案時,要將人才培養作為重要內容,促使項目推進與人才培養齊頭並進。

  5、農業生產的環境負效應日益凸出,要加大對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支持。我國為了保障國內較高水平的「糧食自給率」,忽視了水土資源利用和環境的可持續性。「十三五」期間,應在促進農業生產的同時,更加注重保護生態環境:一是要推進農業秸稈的綜合利用;二是要強化對化肥農藥使用的管理,推廣實施精準施肥等技術;三是要加強對規模化畜禽養殖糞污排放的管理。通過農業投入品減量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相結合的途徑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6、「十三五」農民增收面臨嚴峻挑戰,需加快建立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宏觀經濟步入「新常態」,一是導致農產品需求和出口下降,農業生產需要的勞動力數量減少,加上非農勞動力需求下降,可能導致農村勞動力的失業率上升,農民收入下降;二是政府的財政收入增幅放緩,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下降,對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和反貧困產生不利影響。「十三五」期間,應加快建立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提高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勞動生產率,持續較快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持續較快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持續較快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加強農村社會保障,持續較快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加大扶貧和救助力度,持續較快增加農村貧困人口收入。

  (三)關於「十三五」農業現代化發展目標

  1、「十三五」時期我國農業現代化目標應更突出多元化。四川大學王國敏課題組在系統梳理典型已開發國家工業化、城市化階段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目標的定位與選擇後發現,在工業化發展的初、中期,一般將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增加農產品供給為主要目標;在工業化發展的中、後期,一般以控制城鄉差距和促進農民增收為主要目標;在工業化發展的後期,在重視農業生產功能同時,更重視其各種社會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心理功能、生態環境功能,一般都將建立多功能農業作為主要目標,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十三五」期間,我國農業現代化目標應在繼續強化保供給的同時,更加注重消除收入差距,突出農業的社會和生態功能。

  2、農業現代化發展指標體系需作適當調整。「十三五」時期,在設定農業發展目標時應在「十二五」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增加或更新農業抗風險能力、質量監管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的指標。將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係數、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和農業成災率作為衡量農業生態安全的指標;將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三品一標」種植面積占耕地面積比重和農產品商品率作為衡量質量安全的指標;將農產品對外貿易總額、農產品進出口依存度、農產品貿易競爭力指數和農業對外投資淨額作為優化國內國際戰略布局的指標,並分別確定目標值。

  (四)關於「十三五」農業現代化發展重大政策創設

  1、「十三五」農業現代化重大政策導向需進一步明確。衛龍寶課題組提出,鑑於「十三五」期間我國農業現代化所處的階段和面臨的挑戰,農業現代化的進一步推進需牢牢把握「一個中心」、「兩個聯動」以及「三個抓手、三個關鍵」。「一個中心」即以「工業反哺農業」的農業現代化思路為中心。「兩個聯動」即建立「農村-城鎮」、「農民-居民」聯動發展的城鄉一體化機制。「三個抓手、三個關鍵」即堅持以生產為抓手,關鍵在於進一步優化土地、資本、勞動力、科技的有效投入;堅持以經營為抓手,關鍵在於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堅持以銷售為抓手,關鍵在於創新農業銷售途徑。


  2、「十三五」農業現代化重大政策創設要瞄準重點問題。目前,我國農業現代化面臨三個重點問題。一是農業勞動生產率低下;二是營養供應水平不高;三是農村絕對貧困依然嚴峻,成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挑戰。

  「十三五」時期,我國農業現代化政策創設應做好三件事,一是建立農業科技責任制,完善農業創新體系;二是修訂農業區域規劃,推進農業協調持續發展;三是實施農村小康工程,逐步消滅農村絕對貧困現象。

  據2016-2021年中國現代農業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十二五」期間,我國農業現代化成果顯著。其中灌溉面積超52%,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6%,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6%以上,主要農作物機械化水平超63%,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超60%。可以說過去五年,我國現代農業已具備堅實基礎。

更多現代農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現代農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