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行業分析報告 >> 2016年國內付費漫畫市場分析:規模達2億元

2016年國內付費漫畫市場分析:規模達2億元

2017-03-17 10:48:45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三文娛發布2016年中國付費漫畫市場數據顯示,國內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2億無,各個大的平台也在過去幾年之間陸續試水付費,還出現了專做付費漫畫的CP公司。

2016年有妖氣付費情況

  有妖氣、騰訊動漫和掌閱三大平台向三文娛表示:

  有妖氣自2010年開始嘗試漫畫付費,經過6年時間的奠基,2016年付費規模逾千萬;騰訊動漫會要求部分作品在連載一定時間後轉向收費,現在月票榜上位居前列的作品,有將近半數是付費作品;掌閱有著小說付費閱讀較為完善的基礎,在漫畫付費上推廣順利,平台上付費漫畫超過5000部。

  三文娛也和幾家運營付費漫畫的公司聊了聊,他們不約而同地提到,當下大熱的影游改編具有一定機率性,是一種錦上添花的商業行為,他們更看重的是作品自我造血能力,希望能夠通過漫畫本身來盈利。

  一如網文的發展歷程,國內的漫畫市場正在邁入付費閱讀的階段,許多人都認為2017年付費漫畫市場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平台和CP公司都有哪些動向,這個領域又有哪些可以取經借鑑的範例吧。

  有妖氣:6年付費奠基,付費規模逾千萬

  有妖氣的漫畫單章價格在0.24至0.96元之間,VIP有92折優惠,年費會員87折優惠。不同漫畫之間價格不同,一部漫畫不同章節價格也有所區別。

  有妖氣的付費規則和價格在2016年11月進行過一次較大幅度的調整,從調整中能夠明顯看出有妖氣要推廣VIP的開通。

  在這次調整後,有妖氣的VIP漫畫僅對VIP用戶開發,七天解封功能停止,VIP單月購買價格為30元,續費價格為8元,年費會員88元(約合7.3元/月)。據悉,這次調整讓有妖氣的VIP會員續費率增長了10倍,VIP會員數翻了3倍,整體收入翻了5倍,還在持續的增長當中。

  有妖氣從2010年開始嘗試付費,一方面是希望平台實現商業化,產生良性循環,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摸索當時動漫用戶的消費能力。

  經過數年發展,2016年有妖氣的付費用戶超過50萬,付費規模逾千萬。不過,目前付費用戶在活躍用戶中的占比不到三分之一,仍然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而這些用戶中,女性付費用戶約占60%,高於男性。用戶的年齡集中在13-19歲,學歷主要分布在初中高中,也就是說,有妖氣的主要付費用戶是中學生,這些年輕用戶們更喜歡搞笑類、熱血類、魔幻類、戀愛類的漫畫。

  現在有妖氣平台上約有500部付費漫畫,在整個平台中占比約為1.3%,由於有妖氣對付費漫畫的質量要求較高,因此付費漫畫數量占比並不高,隨著優秀作品的不斷出現,付費漫畫數量會有所增長。

  有妖氣動漫平台副總監趙磊告訴三文娛,隨著用戶群年齡的增長、付費能力提升等諸多條件的成熟,對於動漫這個商業化發展較慢的行業來說,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付費模式都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間,這就取決於平台方面能否可以挖掘出具備廣泛影響力的引爆點,和更符合大眾消費習慣的商業模式。

  騰訊動漫:1700部付費漫畫,要求作品轉收費

  騰訊動漫的單章價格在0.29元至0.79元之間,VIP有8折優惠,並有1元閱讀包(10話/月)和8元閱讀包(40話/月)兩種優惠購買方式。VIP會員價格按開通時長有所不同,在8.1元/月至12元/月之間,並有龐大的VIP漫畫庫。

  三文娛了解到,目前騰訊動漫上有約1700部作品以各種形式收費,其中熱血、搞笑,科幻、玄幻等題材更加受到付費用戶的青睞,這些付費用戶大多是重度網絡用戶,習慣於玩網路遊戲、在網上聽歌看視頻、熱衷於網絡社交。

  自騰訊動漫建立起付費以來,一直在不斷完善,包括引入讀者喜好的作品、調整付費模式、給予新用戶的優惠福利、開展相應的運營活動、優化產品本身提高用戶體驗等。

  近兩年裡,騰訊動漫上部分作品在平台的要求下,連載了半年至一年時間後開始進行收費,剛開始時這些漫畫的人氣會受到很大影響,但三個月左右的過渡期後,真正優質的作品還是會保持穩定的增長。現在騰訊動漫月票榜上位居前列的作品,有將近半數是付費作品。

  三文娛新星計劃曾經報導過的九月光合,其作品《我是廢柴》在連載一年後開始收費,現在來自訂閱分成的收入已經相當可觀,上個月《我是廢柴》在騰訊動漫的VIP作品榜上排名第10,本月目前為止排名第1。

  掌閱:5000部付費漫畫與400萬漫畫讀者

  掌閱的漫畫單章價格在0.13元至0.52元之間,VIP會員可免費閱讀所有漫畫,VIP會員價格為10元/月或98元/360天(約合8.2元/月)。

  通過9年的積累,掌閱培養了大量樂於付費的用戶,因此比起有妖氣和騰訊動漫,掌閱在推廣漫畫付費閱讀方面要輕鬆不少。2016年裡,掌閱的漫畫頻道從與雜誌同樣量級到發展到其4、5倍的閱讀人群,漫畫的付費轉化利率很高。

  較高的付費率也吸引了更多優秀作品上架,掌閱的漫畫頻道的付費作品達到5000餘部,總漫畫數量為7000餘部,付費作品比例超過70%。

  掌閱告訴三文娛,它的日活是2000萬用戶,其中有400萬的用戶在看漫畫。這些用戶主要集中在90後和00後,也有小部分80後。他們喜好的題材非常鮮明,有以《微微一笑很傾城》為代表的女性向漫畫,以及《斗破蒼穹》為代表的男性向作品。漫畫用戶和網絡文學、青春文學用戶重合度很高,這也是掌閱漫畫能迅速發展的原因。

  CP:訂閱分成是重要盈利模式,女性讀者居多

  據2017-2022年中國動漫產業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免費漫畫和付費漫畫的盈利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依靠平台稿費,後者則收入訂閱分成,平台稿費穩定,也會獲得相對較多的推廣資源,還會有責編考慮作品的走向,作者只需要專心做好內容即可,所以更適合個人創作者;訂閱分成的模式,有較大的前置投入,選題、運營、推廣、用戶反饋等都需要團隊摸索,而作品是無法準確預測的,收益有著不確定性,但是版權屬於自己,也可以長期售賣、多次衍生,可控性更強,所以適用於對自己有信心的漫畫團隊。

  三文娛報導過的雲端漫畫,同時有做免費漫畫和付費漫畫,據CEO馬倩介紹,他們有3部作品在全網開通了付費模式,每一部作品都有數十萬的付費用戶,因此,雲端漫畫的主要收入就是訂閱分成。

  三福互娛則是一家專注於付費漫畫的公司,很早就開始做付費漫畫,至今已經擁有多個作品全平台付費用戶數突破百萬,創始人肖迪提到,付費用戶才是國漫的核心用戶,通過付費數據的篩選也能夠更直觀地反映出作品價值。

  有鹿文化也運營有多部付費漫畫,他們認為,漫畫付費是其價值的一種體現,也是用戶對於產品的肯定和鼓勵。做付費漫畫更是在維護行業的版權意識,形成一定程度上的保護機制。因此,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能夠反哺出更優秀的作品。

  這些公司不約而同地提到,現下大熱的影游改編具有一定機率性,是一種錦上添花的商業行為,而他們更看重的是作品自我造血能力,希望能夠通過漫畫本身來盈利。

  觀察各大平台上位居付費榜前列的作品可以發現,這些漫畫中女性向的作品占據絕對優勢。

  雲端漫畫就告訴三文娛,他們的付費用戶70%左右都是女性,年齡普遍在90後至00後,這個年齡層的讀者有一定的內容消費能力,也有良好的付費習慣,更追求節奏化、腦洞大、表述直接的漫畫作品。

  有鹿文化也表示,這個年齡段的女性有著強烈的少女情懷和浪漫主義,與成年人相比對精神文化的追求更純粹一些。她們對轟轟烈烈的愛情充滿幻想,而且這不限於男女之間,男男耽美的受眾也十分忠誠廣泛。

  從韓國漫畫和中國網文取經

  僅5000萬人口的韓國,在2015年網絡漫畫市場規模達到了42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5億),預計將在明年達到88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3億)。韓國最大的兩個漫畫平台Naver Webtoon和Daum Webtoon,多次登上韓國APP Store下載排行的榜首。

  韓國付費漫畫的成功源自於方方面面,如開放的UGC模式使平台處於良好的生態系統,向高度細分的讀者推送針對性內容等等因素,這些都值得國內的漫畫平台學習。

  也是因為看到了韓國如此龐大的付費漫畫市場,許多國內的漫畫公司已經陸續向韓國的平台發行內容,雖然受到平台推廣力度和韓國人口數量等因素的限制,作品熱度無法和國內的情況相比,但良好的付費效果正在為這些公司帶來新的可能性。

  國內其實也有漫畫行業能夠取經學習的範例,網絡文學在中國發展十數年間,已經形成了成熟的付費機制,閱文集團表示在2016年裡向作者發放了10億稿費,其中多數都是訂閱分成,而在閱文集團的收入中,用戶付費產生的費用也占到了近九成。

  漫畫市場所需要的就是這樣一個良好的付費環境,能讓作者們不依賴固定稿費生存,而是真正做到讓作品創造價值。當然,網文市場的發展離不開巨大的讀者基數,2016年網文用戶規模超過了3億人,而漫畫市場還相對小眾。

  在2017年剛過去的這兩個月時間裡,我們發現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平台開啟付費模式,或者有的正在研發付費相關體系。付費能夠給漫畫公司帶來正向的現金流,刺激漫畫公司更好地打磨作品,也能吸引更多人才進入漫畫行業,從而形成漫畫市場的良性循環,使行業更加繁榮。

更多漫畫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漫畫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漫畫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