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84年我國對花卉業進行正式發展以來,年生產面積從2萬公頃發展到現在的年生產45.3萬公頃,年銷售從7億元發展到現在的382.3億元。但是以鮮花零售為主的傳統花店利潤比較低,一般不超過20%-30%。以下是鮮花零售行業現狀。
1.新生代花店湧現,花卉消費方式正在改變。
首先,網絡花店的數量正在急劇增加,它以其方便、時尚的特點影響年輕人的購花習慣;國際花商聯、JFTD等國內外鮮花速遞組織在國內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網絡交流工具(QQ群、MSN等),交通狀況(如小汽車停車難)、支付寶、114號碼百事通等的發展正在改變鮮花消費模式;大型超市為代表的現代銷售模式花店開始出現,甚至地鐵、加油站、銀行、報刊亭、郵局等場所也將會有鮮花銷售。
2.微利時代已到。
現在,花店已從暴利時代走向微利時代。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花店數量的增多以及經營模式的改變導致競爭激烈,價格戰是行業內普遍的競爭方式;第二,房租、人員工資等花店運營成本上升是一個重要因素;第三,消費者的鮮花消費心理日趨成熟,花卉價格透明化;第四,同質化競爭導致價格戰,利潤相應薄;第五,其他行業的商家推出各種禮品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代替了人們對鮮花禮品的需求。
3.管理不科學。
管理是一個企業的生命線,國內引入科學管理機制的花店並不多。
人員管理方面:國內花店多為規模小的夫妻店,老闆綜合素質不高,缺乏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員工綜合素質低,人才供應渠道少,大多都是花店自己培養,人才難留。
財務管理方面:缺少現代會計制度,財務原始數據管理粗放,人均營業額、人均利潤、利潤率、單位面積創利等表格化財務分析數據幾乎沒有。
4.擴張之路盲目。
近幾年,一些老牌花店完成原始積累,面臨著開連鎖加盟店,拓寬已有的業務和投資其他領域等擴張之路的選擇,但往往缺乏前期科學的調查研究,導致投資不理性,利潤增長緩慢,有的甚至虧本。
另外,中國花卉業的發展雖處在初級階段,但發展速度仍然還是和市場經濟同步的。目前以速遞、家居、環境設計為主的現代花店收入則很可觀,一般利潤可超過30%,甚至達到40%。只是收入不太穩定,受節日、低於限制較多。
更多鮮花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鮮花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