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水電發電量約為12211億千萬時,水電發電量增速由2016年的3.8%降至2.2%,水電發電量在全國全社會用電量中的占比也由2016年的20.2%降至2017年的19.4。下面進行水力發電行業分析。
水力發電行業分析表示,「十三五」 期間規劃新開工開發常規水電、 抽水蓄能各6000萬kW「十三五」 期間計劃新增投產水電6000萬千瓦,至2020年水電裝機整體達到3.8億kW。可開發水電資源逐漸減少,「十三五」 期間裝機年均增速下降到3%。
長期看水電企業新增在建工程規模減小,預計資本金支出減少進入現金回流期,有望維持高比例分紅。長江電力:對2016至2020年每年度的利潤分配按每股不低於0.65元進行現金分紅;對2021至2025年每年度的利潤分配按不低於當年實現淨利潤的70%進行現金分紅。
通過對水力發電行業分析,2018-2020 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有望保持 4.2%的 CAGR,裝機量保持 6.0%的 CAGR,總體裝機增速依然高於用電增速,電力市場供需要好於 2012-2015 年,但仍供過於求。 水電作為清潔優先上網競爭力強的電源,電力供需好轉將優先利好水電。
從收入端來看,水電公司的營收=發電量*上網電價。發電量=裝機容量*利用小時,利用小時主要由來水量決定。 常規水電站的裝機容量計算公式=8*Q*H。其中 Q 是每秒來水量,即動能。 H 是水流落差,即勢能。 8 為調節係數,按電站設計運行方式不同在 7~9 之間調整。數值越大,代表其發電特性偏向均衡。
通過對水力發電行業分析,受用電需求減緩及發電裝機增速較快的影響, 2007 年以來我國發電機組利用小時逐步下行。由2007 年的 5011 小時下滑 24.5%至 3785 小時。 其中火電和核電的利用小時下滑比較明顯,火電由2007 年的 5316 小時下滑至 2016 年的 4165 小時;核電由 2009 年的 7716 小時下滑至 2016 年的6504 小時。 2007-2016 年,水電利用小時相對穩定,在 3000-3700 小時區間波動。
電改 9 號文提出有序放開發用電,中短期內利空火電。 對於存量煤電機組, 2017 年有序縮減發用電計劃, 2018 年以後逐步擴大市場化電量比例;對於電改 9 號文發布後核准的煤電機組,原則上不再安排發電計劃。 水電作為優先上網的清潔能源, 不存在政策層面的利空。 各水電機組利用小時主要由各地的降水量和流域來水量決定。以上便是水力發電行業分析的所有內容了。以上便是水力發電行業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水力發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水力發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