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水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354.70億元,同比增長13.44%,較上年提高0.75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264.30億元,同比增長32.22%,遠高於2016年的14.36%。下面進行供水行業現狀分析。
2010-2017年,我國水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及利潤總額不斷增長,且增速有擴大趨勢;而水務行業規模以上虧損企業比例總體上趨於下降,虧損總額增長緩慢。除此之外,2017年我國水務行業虧損面收窄,規模以上企業虧損企業占所有企業的比例有所下降,由2012年29.16%下降為2017年的20.78%。
2017年中國水資源量為28,675億噸,而中國人均水資源僅為2059.2噸,只能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中國水資源分布不均衡。總體而言,中國西南部及華南的水資源較為豐富,該地區的自然水資源相對充足。中國約四分之一的省份面臨嚴重缺水問題,聯合國統計局評定相關省份人均年均淡水資源量少於500噸。
受國家採取的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國內需求的增長影響,中國水務行業發展明顯加快,2015年水務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841.9億元。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底,我國水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1620家,虧損企業達到364家,規模以上企業虧損比例達到22.47%。全年水務行業虧損總額59.7億元,同比增長2.1%。
截至2016年底,全國城市共有污水處理廠2039座,比上年增加95座,污水廠日處理能力14910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6.2%。城市年污水處理總量448.8億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93.44%,比上年增加1.54個百分點,其中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89.80%,比上年增加1.83個百分點。城市再生水日生產能力2762萬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45.3億立方米。
十三五」期間,我國規劃國土、氣象等部門相繼投入巨資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規劃國土委實施了「金土工程」及地理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國土資源綜合管理實現了「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並為全國提供地理空間基礎信息的共享、交換及業務應用集成成服務。
對比規劃、氣象部門的信息化發展水平,水務信息化建設尋找突破口,面對新一輪信息技術出現的發展機遇,圍繞服務水務中心工作的目標,水務信息化建設以新技術的應用為亮點,以服務水務中心工作、服務社會公眾為重點,構建具有水務特色的、體現最新技術水平的智慧水務工程,為水務管理的精細化、智能化提供信息化技術支撐。以上便是供水行業現狀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供水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供水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