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水資源量為28,675億噸,而中國人均水資源僅為2059.2噸,只能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中國水資源分布不均衡。下面進行水務行業市場前景分析。
水務行業分析表示,水務行業包括從原水、供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及水資源回收利用的完整產業鏈,已成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性行業。近年來,隨著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污染等問題在我國日漸突出,水污染問題已威脅到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污水處理更是成為國家生態環境治理政策中的重中之重。
總體而言,中國西南部及華南的水資源較為豐富,該地區的自然水資源相對充足。中國約四分之一的省份面臨嚴重缺水問題,聯合國統計局評定相關省份人均年均淡水資源量少於500噸。隨著城鎮化人口增加以及污染情況,用水需求不斷增長,水資源短缺問題愈發嚴重。
從分部業務來分析,供水業務包括供水建設、接駁及經營增長,城市供水經營及建設業務是收入增長主要動力,逾62億港元,同比增長25.1%,占總收入81.8%,貢獻淨利逾24億港元,同比增長30.1%,主要是受城鄉一體化政策影響下接駁費收入提升所致,其中期內接駁收入同比增長逾35%。
中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導致城鎮耗水量增加,自2013年起,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續增加,從2013年的485億噸增至2017年的571億噸,複合年增長率為4.2%。自2013年至2017年中國工業廢水排放量呈下降趨勢,主要由於產業升級及政府在工業污染防治方面的持續努力。
工業廢水排放量自2013年的210億噸降至2017年的191億噸。基於城鎮化,人口增長及經濟發展的持續趨勢,自2017年至2022年,預計生活污水排放量將以3.4%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與之相反,隨著政府持續推進工業節水及工業廢水零排放項目,估計工業廢水排放量將於2022年進一步降至171億噸。
水價形成機制不完善是造成以上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水價基本是由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定價,只反映了資源開發成本,沒有完全覆蓋對資源耗費的補償和對環境污染的補償,更重要的是沒能真實反映市場供求關係和資源稀缺程度。
近年來,中國十分重視水價形成機制問題,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調整和理順水價,推進水價改革。目前,中國城市水價構成逐步改善,城市供水價格即終端用戶水價,由自來水價格(管網建設和維護成本)、污水處理費、水資源費和城市公用事業附加構成,水價也有所調高,這對於調節水的供求關係具有積極作用。以上便是水務行業市場前景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水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水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