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智慧養老市場2022年達到60000億元左右,當下,智慧養老長達一年的建設,市場快速成長,在政策紅利驅動下,良好運營模式成企業發展重中之重,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布局投資智慧養老產業。以下對智慧養老政策分析。
2016年,中國老年康養產業市場消費需求在5萬億元以上。但根據2022-2027年中國養老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不完全測算,2016年為老年人康養生活提供的產品在5000億至7000億元,需求持續旺盛,但有效供給不足。隨著康養產業的供給不斷增加,2030年中國老年康養產業市場消費需求將達到20萬億元左右。
為進一步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打造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新動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迫切的健康及養老需求。現從行業規範、發展方案、監督管理、鼓勵補貼和技術研發五大方面來分析智慧養老政策。
人口老齡化趨勢背景下,中央層面持續出台先關政策規範智慧養老行業,2017年3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中提出逐步建立支持家庭養老的政策體系,支持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履行贍養義務和承擔照料責任。支持城鄉社區定期上門巡訪獨居、空巢老年人家庭,幫助老年人解決實際困難;2011年2月頒布的《國務院關於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的通知》進一步提出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以居家養老為基礎,通過新建、改造、租賃等方式,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著力發展街道(鄉鎮)、城鄉社區兩級養老服務網絡,依託社區發展以居家為基礎的多樣化養老服務。
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支持智能健康產品創新和應用,推廣全面量化健康生活新方式。而2022年2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的通知》中規劃出建設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建設,建設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創業支撐平台,建立一批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生態孵化器、加速器。編制智慧健康養老行業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完善服務流程規範和評價指標體系,推動智慧健康養老行業規範化、標準化發展。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智慧養老行業監督管理體系加快健全,2020年12月國務院頒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逐步完善養老托育服務和相關用品標準體系,加強標準制修訂,強化標準實施推廣,探索建立老年用品認證制度。推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信息技術和智能硬體的深度應用,促進養老托育用品製造向智能製造、柔性生產等數位化方式轉型。推進智能服務機器人後發趕超,啟動康復輔助器具應用推廣工程,實施智慧老齡化技術推廣應用工程,構建安全便捷的智能化養老基礎設施體系。鼓勵國內外多方共建養老托育產業合作園區,加強市場、規則、標準方面的軟聯通,打造製造業創新示範高地。
對於智慧養老行業,國家也進行了一系列的鼓勵補貼政策。在2021年10月頒布的《關於推動生活性服務業補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若干意見》中,鼓勵金融機構創新與融資擔保機構合作模式,以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主,引導各類融資擔保機構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的支持力度。除經濟方面的鼓勵外,在《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中還將養老護理員培訓作為職業培訓和促進就業的重要內容。對參加養老服務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且培訓合格的勞動者,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推動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開發養老服務和老年教育課程,為社區、老年教育機構及養老服務機構等提供教學資源及服務。完善職業技能等級與養老服務人員薪酬待遇掛鉤機制。
老年人在數字時代的「掉隊」,正是由於科技尚未發展成熟到覆蓋社會群體的方方面面,科技有責任和義務在發展中進一步貼近每個人的生活。在《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發展智慧養老行業服務新業態,開發和運用智能硬體,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與養老服務業結合,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重點推進老年人健康管理、緊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務預約、物品代購等服務,開發更加多元、精準的私人訂製服務。因此,智能化紅利在惠及全民的同時,老年人絕不能掉隊,科技有責任和義務幫助老年人獲得更好的生活。
新式的養老模式日趨流行,目前智慧養老行業產品技術進入成熟期,並持續向上。未來智慧養老將成為當下養老產業的一大增長點。2022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國家越來越重視養老產業的發展,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扶持,逐步完善老齡人口相關社會保障制度,全面開放養老服務市場發展,大力繁榮老齡消費市場,積極促進居家社區,醫養結合等養老模式。
以上就是智慧養老政策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