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球對抗感染藥物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尤其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2021年全球抗感染藥物市場規模達到394億美元,產能也在迅速擴張,以下是2022年抗感染藥物行業發展趨勢。
抗菌類藥物屬於抗感染藥物大類,而抗感染藥物包括β內醯胺類抗生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及喹諾酮類。抗感染藥物行業發展趨勢指出,目前,喹諾酮類抗菌藥已成為臨床上最常用的抗菌類藥物之一,同時也是抗菌類藥物中開發最活躍的領域之一。
我國現有的國產抗感染藥物品類眾多,包括青黴素類、喹諾酮類、頭孢菌素類、內醯胺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氯黴素類、多肽類、大環內酯和林可醯胺類、抗結核類和抗病毒類等抗感染藥物,以藥品通用名計品種多達403個,涉及藥品生產企業2500餘家,市場規模約600億元。
預計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國家醫療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醫療衛生消費市場規模也隨之迅速擴張,可以預見,在我國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消費市場規模下,我國抗感染藥物行業也將迎來廣闊發展空間。筆者從以下三點分析抗感染藥物行業發展趨勢。
由於多重耐藥菌對傳統常用的多種抗菌藥均產生耐藥性,現有藥物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容易造成治療失敗,延誤病情。因此,對耐藥菌有效且具有良好安全性的新型抗菌藥是臨床的長期剛性需求,也因此催生了可觀的市場需求。目前,抗菌藥治療面臨最後防線藥物的耐藥性逐漸升高和藥物安全性限制使用的兩大主要挑戰,迫切需要具有新機理或新結構的下一代抗菌藥來解決這些問題。研發新型的抗菌藥,為患者帶來更好的臨床獲益,是未來抗菌藥市場發展的主要趨勢。
抗感染藥物行業發展趨勢指出,嚴重的細菌感染通常為急性感染,病情發展快,患者基礎條件差,在採取有效藥物治療的同時,藥物安全性也至關重要。目前部分感染治療方案導致患者出現包括過敏反應、腎毒性、骨髓抑制、肌肉毒性、嚴重嘔吐或腹瀉等不良反應,無法滿足用藥安全性的要求。例如,利奈唑胺與骨髓抑制有關,且會產生單胺氧化酶抑制作用,對中樞神經系統及血壓帶來負面影響;達托黴素於治療過程可能產生肌肉損傷等不良反應;萬古黴素可能產生腎毒性及耳毒性等不良反應,且調整萬古黴素的劑量需經常進行血漿中治療藥物濃度監測,以確保安全給藥。因此更安全的抗菌藥成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是未來抗菌藥研發的趨勢之一。
口服抗菌藥被認為是接受度最高和最經濟的給藥方法。然而在多重耐藥菌市場上,很少有口服藥物可供選擇,患者經常需要住院或到醫院接受注射治療,增加醫院和患者的負擔。有良好安全性保障的口服製劑,可以使患者居家接受治療或更早由注射轉化為口服治療,減少住院時間和到醫院的次數,降低交叉污染的風險。具有良好療效的創新多重耐藥革蘭陽性菌口服抗菌藥出現,提高了用藥安全性,將為醫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可口服的新型抗菌藥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綜合來看,我國抗感染藥物產業發展已經進入成熟期了,新上市的藥物數量只增不減,產品種類也是越來越豐富。
以上就是2022年抗感染藥物行業發展趨勢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