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體育資源得不到有效發揮,體育旅遊產業引入合理髮展規劃。近日,我國人民生活條件持續提高,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也跟著增加,人們的身體上、心理上急需尋求一种放松方式來緩解,這時候體育旅遊就進入到了人們的視野。以下對2022年體育旅遊行業前景分析。
我國大力發展體育事業,體育設施和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為體育旅遊的快速增長創造了條件。隨著人們強身健體意識的增強以及對體育賽事熱情的高漲,中國體育旅遊市場規模逐年擴大,2019-2025全球與中國體育旅遊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指出,2021年體育旅遊市場規模為12718億元,較2020年上漲30%。
體育旅遊是旅遊者在旅遊中所從事的各種身體娛樂、身體鍛鍊、體育競賽、體育康復及體育文化交流活動與旅遊地、體育旅遊企業及社會之間的關係的總和。隨著健康中國戰略持續推進,體育與旅遊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新趨勢,體育旅遊成為我國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新的戰略支撐點。現從四大趨勢來分析2022年體育旅遊行業前景。
體育旅遊是新興的旅遊產品,衍生許多新的消費需求,世界體育產業和旅遊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在不斷探求體育產業與旅遊業結合而產生的市場需求空間,尋求經濟增長點。就國際市場而言,我國的武術、桌球及羽毛球對體育愛好者就具有一定吸引力,組織修學團會有一定的市場。而在國內市場,像異地觀戰近年有了一定的開展,但發展空間還很大,體育產業的經營者應重視重要賽事的營銷,最大限度地挖掘體育比賽資源,豐富體育產業內涵,達到體育與旅遊雙贏的目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遊業和體育產業是同時開發的,但因為行業從屬不同,相互交融與滲透不多,造成體育資源得不到有效合理利用。面對巨大的體育旅遊市場需求,體育產業決策者及從業人員應主動出擊,充分利用體育資源,依靠旅遊業眾多的分支機構,力爭將體育旅遊市場做大。我國雖然也建立了體育旅遊總公司,但由於分支機構不多,其業務量及影響力均不盡人意,而普通的旅行社的從業人員意識到體育旅遊市場潛在商機,但苦於缺乏「體育」背景,對體育認知有限、運作方面又欠經驗積累,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旅遊的進一步發展。因此,無論是體育產業還是旅遊業的從業者,應協同配合,共同建立和完善體育旅遊中介,為實現產業經濟的相互驅動創造條件。另外,旅遊部門也應主動配合,成立專門的旅行社,通過這些專業旅行社來收集和發布各種體育活動信息,負責組織和開展各項體育活動,聯繫旅遊交通和飯店事宜,向體育旅遊者提供完備周到的服務。最終形成體育業和旅遊業的雙贏局面。
目前,我國體育旅遊市場由於一些潛在的旅遊者對各種體育旅遊產品還不甚了解,對於參與旅遊採取的是觀望的態度。因此,要加大資金投入,大力發展體育旅遊業,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運用各種市場策略進行宣傳,使體育旅遊路人皆知。首先,體育旅遊經營者和政府有關部門要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加強人們對體育健身的意識,加強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讓體育健身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為,從而使體育旅遊深入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其次,利用大眾媒介和廣告等方式宣傳這種新興的旅遊形式,讓人們更多地了解體育旅遊的特點,並加快相關產業的發展。我國可以創建專門的體育旅遊網站,加大體育旅遊產業信息化,對食、宿、行、娛、購、健進行組合服務、包裝,形成全球化、立體化的體育旅遊服務網絡;可以組織旅遊宣傳促銷團到其他國家、地區舉辦各種形式的旅遊說明會和推介會;可以邀請國內外旅行商和新聞媒體到我國來考察、採訪旅遊線路,提高我國體育旅遊線路的知名度,全面發揮體育旅遊資源的吸引力作用。
體育旅遊具有一些帶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挑戰性的項目,旅遊者通過挑戰和超越自我而獲得滿足和愉悅的心情,這就是體育旅遊的魅力。但是,有些項目,如攀岩、蹦極、探險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在組織體育旅遊活動時,安全方面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組織者必須在確保旅遊者人身與財產安全的前提下發展體育旅遊。對於一些風險大的項目,有關主管部門一定要進行行政干預方式監督安全問題。此外,通過訂立保險合同的方式,將旅遊組織及旅遊者面臨的體育財產風險、體育人身風險和體育責任風險等交由社會保險機構負責。這樣,既可以保障旅遊者的生命財產安全,又可以大力發展體育保險業務。
體育旅遊發展呈上升趨勢,體育旅遊優質產品受到人們的青睞。目前我國有著廣袤的土地以及5000年的燦爛歷史,為體育旅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未來如何使體育旅遊在我國得到更好的發展,如何獲得遊客,依然是我國景區和政府的重大考驗。
以上就是2022年體育旅遊行業前景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體育旅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體育旅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