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化工行業分析報告 >> 2023年二氧化碳行業市場分析:二氧化碳國內排放量為1147700萬噸

2023年二氧化碳行業市場分析:二氧化碳國內排放量為1147700萬噸

2023-08-31 13:31:08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二氧化碳主要用在工業中的各種應用,在化學、製藥和食品飲料領域均有所涉及。低碳技術的不斷發展下二氧化碳也在往低碳方向發展。近年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亞太地區碳排放占比最大。以下是2023年二氧化碳行業市場分析

二氧化碳行業市場分析

  二氧化碳全球排放情況

  二氧化碳產品按照形態分為氣體二氧化碳產品、液體二氧化碳產品和固體二氧化碳產品等三類。此外二氧化碳按照純度不同,可分食品級二氧化碳(分液態和乾冰等)和工業級二氧化碳。近年來,食品級液態二氧化碳在在飲料、冶金、食品、菸草、石油、農業、化工、電子等眾多領域的發展較快。

  二氧化碳行業市場分析顯示2018年全球碳排放開始下降,2018年11月歐盟通過了《歐盟2050戰略性長期願景》,要求歐盟從能源、建築、交通、土地利用、農業、工業、循環經濟等多方面入手,推動歐盟全面降低碳化發展。2020年全球疫情影響下,碳排放量減少5.9%,碳排放為320.79億噸。2020年中國發布「30·60」 雙碳目標的之後,日本、英國、加拿大、韓國等已開發國家相繼提出到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政治承諾。

  二氧化碳行業市場分析從各地區碳排放看,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等碳排放量大國均位於亞太地區,亞太地區碳排放遙遙領先且呈上升趨勢。2021年亞太地區碳排放量為177.35億噸,較2020年上漲5.3%;北美地區、中南美地區碳排放呈下降趨勢,2021年碳排放量分別為56.02億噸、12.13億噸。

  二氧化碳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二氧化碳市場的規模通常與工業和能源行業密切相關。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工業生產和能源消費不斷增加,導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在增加。根據二氧化碳行業市場分析數據,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呈上升趨勢。然而,隨著低碳轉型的推進,預計未來幾年內二氧化碳市場規模將出現變化。2021年中國二氧化碳(CO2)市場規模達到了42.97億元,預計2028年將達到64.6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8.21%。全球二氧化碳市場規模達325.42億元,據二氧化碳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到2028年,全球二氧化碳市場規模預計將達469.99億元。

  二氧化碳行業市場分析顯示2022年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147700萬噸,碳排放量相較2021年下降了2300萬噸,占比總排放量的0.2%,基本持平。工業過程的減碳抵消了燃燒過程中碳排放量的增加。經濟增長放緩、建築活動下降等原因導致工業和運輸行業的排放減少。

  二氧化碳市場需求分析

  工業應用:工業領域是二氧化碳的主要需求方之一。二氧化碳在工業生產中被廣泛應用於溶劑、中和劑、保護氣體、物料提取和處理等方面。例如,食品和飲料行業利用二氧化碳作為飲料中的碳酸氣體,同時也用於冷凍食品和奶製品的保鮮。化學和製藥行業使用二氧化碳作為溶劑、反應劑和中和劑,以及在清洗和實驗室應用中的用途。

  環境保護: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二氧化碳的需求也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應用有所增加。例如,二氧化碳可以用於大氣污染控制,如煙氣脫硫、廢氣處理和煙囪氣體監測。此外,二氧化碳還可用於水處理和廢物處理過程中的中和和調節pH值等方面,以及在消防和滅火中的應用。

  農業和溫室種植:二氧化碳在農業和溫室種植中發揮重要作用。溫室農業利用二氧化碳來增加溫室內的CO₂濃度,促進作物生長和產量提高。此外,二氧化碳也可被用於保鮮處理、果蔬儲存和延長鮮花的壽命等方面。

  醫療應用:醫療行業對二氧化碳的需求主要來自於呼吸護理和手術相關的應用。例如,二氧化碳可以用於人工呼吸機和麻醉過程中的呼吸氣體、組織碳化處理、局部麻醉和皮膚冷凍治療等。

  總體看來,隨著全球低碳轉型的推進,對二氧化碳的需求可能會受到政策和技術創新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例如,對清潔能源和碳中和技術的需求可能會改變二氧化碳的市場需求格局。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