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紅外光譜儀是一種常用的分析儀器,技術的不斷發展下紅外光譜儀市場應用領域也不斷拓展。材料分析和化學領域以及新興應用領域市場需求日益增長。以下是2023年紅外光譜儀市場現狀分析。
隨著全球工業領域專業化和精細化,近紅外光譜分析儀的品類日益繁多。為了獲取與自身需求匹配的產品、降低交易成本以及獲取及時便利的售後技術服務,近紅外光譜分析儀需求方越來越傾向於選擇產品品類齊全的集約化供應商。
全球和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析儀市場規模在2022年分別達到32.51億元(人民幣)與6.53億元。預計至2028年全球近紅外光譜分析儀市場規模將會達到46.66億元,CAGR為6.47%。紅外光譜儀市場現狀分析從產品類型來看,近紅外光譜分析儀行業可細分為傅立葉變換型近紅外光譜儀器, 色散型近紅外光譜儀器, 其他, 濾光片型近紅外光譜儀器。從終端應用來看,近紅外光譜分析儀可應用於石油化工,食品和農業,科研教學,製藥,其他等領域。
當代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已使紅外光譜的意義遠遠超越了對樣品進行簡單的常規測試並從而推斷化合物的組成的階段。紅外光譜儀市場現狀分析數據顯示全球紅外光譜設備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4.56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5.36億美元,銷量從2017年的7855台增長至9548台,預計2023年全球紅外光譜設備市場規模將達到5.8億美元,銷量將突破萬台,達到10148台。
材料分析需求:紅外光譜儀廣泛應用於材料分析領域。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工業的發展,對材料性質和組分分析的需求不斷增加。紅外光譜儀可以提供非破壞性、快速、準確的材料分析結果,滿足了實驗室和工業領域對高效分析手段的需求。
化學領域需求:紅外光譜儀市場現狀分析提到紅外光譜在化學領域中具有廣泛應用。紅外光譜儀可以用於有機化合物、小分子、聚合物及無機物質的分析和鑑定。在新材料、藥物研發、環境監測等方面,對紅外光譜儀的需求較大。
生命科學領域需求:紅外光譜在生命科學領域中也有重要應用。紅外光譜儀可以用於藥物研發、藥品質量控制、蛋白質結構分析等。隨著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和對藥物質量和安全性的重視,對紅外光譜儀的需求不斷增加。
環境監測需求:紅外光譜儀在環境監測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它可以用於大氣污染物分析、水體污染檢測、土壤污染評估等。隨著對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的要求提高,紅外光譜儀在環境監測方面的需求也在增加。
新興應用領域需求:除了傳統的應用領域,紅外光譜儀在一些新興領域也有不斷增長的需求。例如,在食品安全領域,紅外光譜可以用於檢測食品中的殘留農藥和添加劑。在能源領域,紅外光譜可以應用於石油化工、能源勘探等方面的分析。
初期研究(19世紀末 - 1930年代初):在19世紀末,科學家開始對紅外輻射進行研究,並發現它可以用於分析物質。1905年,德國物理學家W. Nernst首次提出使用紅外光譜進行物質分析的思想。1929年,美國科學家W.C. Heraeus發明了第一台實用化的紅外光譜儀,開創了紅外光譜儀的發展之路。
技術成熟(1930年代中期 - 1960年代):在這一時期,紅外光譜儀的技術逐漸成熟並廣泛應用於工業和科研領域。1939年,美國PerkinElmer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商用紅外光譜儀,大大促進了紅外光譜儀的普及和應用。1950年代,隨著技術的改進,紅外光譜儀的解析度和靈敏度得到了提高。
應用拓展(1960年代 - 1990年代):在這一時期,紅外光譜儀的應用範圍不斷拓展。在紡織、化工、製藥、食品、環保等領域,紅外光譜儀被廣泛應用於質量控制、成分分析、結構確定等方面。1960年代後期,發展了Fourier變換紅外光譜儀技術,提高了解析度和信噪比,大大拓展了紅外光譜儀的應用範圍。
自動化與智能化(1990年代至今):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紅外光譜儀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的引入使得紅外光譜儀的操作更加簡便、快捷,同時也提高了分析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總的來說,紅外光譜儀經歷了一個從初期研究到技術成熟,再到應用拓展,最後到自動化與智能化的發展歷程。經過多年的發展,紅外光譜儀已成為分析物質的重要儀器之一,在工業、科研、醫藥、環保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更多紅外光譜儀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紅外光譜儀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