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成為風口的共享充電寶領域經過資本角逐、洗牌調整及模式探索後,開始進入提價階段。北京商報記者近日發現,共享充電寶品牌街電常規使用的計費標準從每小時1元翻倍漲價為每小時2元。同時,多個共享充電寶品牌也都實施了漲價。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價格上漲背後是企業的財務壓力,雖然目前該行業已經完成洗牌,但當前大多數共享充電寶企業仍舊沒有找到可靠的盈利模式。
共享充電寶品牌街電已經上線「白銀會員」。記者在街電App上看到,會員金額為每月9.9元,開通後消費者租用設備5小時內免費,訂單日租金5元封頂。
共享充電寶計費標準也有所改變,目前普通用戶計費標準提升為2元/小時,每24小時10元封頂。以前計費標準是1元/小時。同時,計費規則中的免費時間也大大縮短,從消費者使用的前5個小時內免費、前30分鐘內免費到現在實施的前10分鐘內免費。
街電客服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基本上已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調價,「之前也曾有過調價,近期又進行了調整」。不僅街電,市場上其他品牌共享充電寶都悄然實施了漲價策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了怪獸充電和雲沖吧等共享充電寶品牌後發現,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電寶計費標準大多都上漲為2元/小時。
對此,一位共享充電寶從業者告訴記者,共享充電寶並非全部漲價,實施漲價多選擇在高使用頻次的零售商家店內,且選擇權就在這些商戶手中,因為商戶可以得到抽成。例如,怪獸充電目前在零售商內的小機櫃(可放6台充電寶)如每天交易額滿8元,將付給商戶4元的分紅,即50%,不滿8元按照30%-40%計算分紅。
共享充電寶企業經過資本角逐、洗牌調整以及模式探索,陣營正逐漸清晰。部分小體量的企業頻現資金鍊斷裂、長期虧損、專利糾紛等問題,被市場逐漸淘汰。目前留存下來的企業大致為小電、來電、怪獸充電、街電等,部分企業也宣布實現盈利。
實際上,光靠1元、2元的租金收入累積,距離共享充電寶實現盈利還很遙遠。押金和租金作為傳統共享充電寶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企業在打「價格戰」期間,實現盈利實屬不易。而在回本周期上,來電與小電約為2個月,怪獸充電、街電則分別需要4個月、4.5個月回本。
在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網絡營銷研究中心專家委員唐興通看來,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競爭格局已定,多數企業開始漲價,說明行業競爭白熱化逐漸消退,不少玩家出局的同時,新的玩家並未入場。付費會員這個方式,是企業對使用人群進行詳細的市場劃分,將高淨值用戶或者高使用的客戶先集合起來,綁定用戶群體。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認為,共享充電寶並非剛需,更多起到一種應急作用,但是可以滿足這種需求的方式有很多,很容易被替代。更為重要的是,當前大多數共享充電寶企業仍舊沒有找到可靠的盈利模式。
至少在一個月以前,街電和來電已經入駐了北京愛琴海購物公園,但商場的工作人員對兩者的入駐表示陌生。北京愛琴海購物公園的工作人員對記者稱,與商場簽訂合同後入駐的共享充電寶僅有雲充吧,街電、來電、怪獸充電入駐商場時並未簽訂相關的合同。
由於多數共享充電寶直接入駐店鋪,商場內的公共區域並不見共享充電寶的身影,消費者在產生充電需求時,多數會選擇就近的充電寶,並不會在意充電寶的品牌。一位不願具名的共享充電寶企業的經營者稱,極少用戶會形成品牌認知,當同一場景出現多品牌共存時,消費者會挑選品牌,對於大多數消費者,即使有品牌認知,也會在出現充電需求時選擇任何一個可以提供服務的品牌。不少業內人士表示,設備的密度直接影響著消費者使用共享充電寶的可能性。
在街電CEO原源看來,共享充電寶是雙線作戰的B2B2C模式,既要面對商家,也要面對消費者。在該模式中,如果共享充電寶的點位不夠密集,很難引起消費者的注意,考驗著競爭者的鋪貨速度和渠道能力。任牧也進一步解釋稱,考量共享充電寶的點位覆蓋密度時,還需衡量點位設置的科學性,消費者對共享充電寶的使用會放到相應的場景中,因此在人流密集的大場景以及人流動線的關鍵節點上進行鋪設,就成為關鍵性因素之一,而這背後考驗著企業對大數據的分析以及對場景化的把握。
更多充電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充電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