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產業紅紅火火的發展局面或將再現,受市場供求的影響,風電機組、風機零件等價格也會隨之上漲。按照之前的規定,國內2018年已經核准的風電項目只要在2020年底之前開工就可以鎖定原先的高電價。但從目前會議透露出來的信息看,必須在2020年底之前實現併網才能鎖定高電價。
經過風電裝機連續下滑兩年後,2018年全國新增風電吊裝容量止跌回升,海上風電發展提速,風電產業初步實現提質增效。2018年,全國新增裝機容量2114.3萬千瓦,同比增長7.5%;累計裝機容量約2.1億千瓦,同比增長11.2%,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對於我國風電的發展,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岩公開表示,首先,得益於政策體系的日益完善。《關於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範工作的通知》《關於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暫行管理辦法》等政策的相繼出台。同時,全年棄風限電形勢大幅好轉,或許已經達到最好的狀態。2018年,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2103小時,同比增加155小時;全年棄風量為277億千瓦時,同比減少142億千瓦時,全國棄風率7%,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
而風電快速發展帶動風電機組等風電裝備製造產業的發展。2018年,中國新增裝機的風電機組平均功率為2.2兆瓦(MW),同比增長3.4%;截至2018年年底,累計裝機的風電機組平均功率為1.7兆瓦,同比增長2.5%。
2018年,中國新增風電機組中,2MW以下(不含2MW)新增裝機市場容量占比為4.2%,2MW風電機組裝機占全國新增裝機容量的50.6%,2-3MW(不包含3MW)新增裝機占比達31.9%,3-4MW(不包括4MW)機組新增裝機占比達到7.1%。截至2018年底,中國風電累計裝機中,2MW以下(不含2MW)累計裝機容量市場占比達到48.1%,其中,1.5MW風電機組累計裝機容量占總裝機容量的41.6%,同比上升近一個百分點。2MW風電機組累計裝機容量占比上升至36.6%,同比上升16.2%。
截至2018年年底,在所有吊裝的海上風電機組中,單機容量4MW機組最多,累計裝機容量達到234.8萬千瓦,占海上總裝機容量的52.8%;5MW風電機組裝機容量累計達到20萬千瓦,占海上總裝機容量的4.6%;較2017年,新增了單機容量為5.5MW、6.45MW、6.7MW的機組。
2018年5月18日公布的《關於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47號文)明確規定,在此日期之前確定投資主體的海上風電項目可以執行原資源配置方案。但前不久的徵集意見稿要求只有在2018年5月18日之前獲得核准並於2019年4月11日前具備開工條件的項目,才可以豁免參與競價配置資源。兩次政策的衝突難免使行業對於風電項目投資和建設的進度確定產生猶疑。
2018年,中國海上風電發展提速,新增裝機436台,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65.5萬千瓦,同比增長42.7%;累計裝機達到444.5萬千瓦。
對於未來海上風電價格問題,有業內人士稱,面對平價上網的趨勢,國家和地方存在博弈。2018年47號文下發以後,廣東省在2019年底前集中核准了1870萬千瓦海上風電,江蘇省集中核准了670萬千瓦海上風電,想搭上全額電價補貼的末班車。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於機制沒有理順,項目核准權下放以後,地方政府擁有資源分配權和決定權,但是補貼來源於可再生能源基金附加,是國家來承擔補貼壓力。目前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已經超過1000億元,如果新增的海上風電項目都享受全額電價補貼,國家肯定難堪重負。
為了扭轉這個局面,國家能源局重拳出擊,在徵求意見稿中明確了2018年度未通過競爭方式進入國家補貼範圍並確定上網電價的海上風電項目,其核准文件不能作為享受國家補貼的依據。在2018年47號文發布之日前獲得核准的海上風電項目,在徵求意見稿發布前未辦齊開工前手續的,均參加競爭配置並通過競爭確定上網電價。這樣一來能獲得全額補貼的海上風電項目就減少了許多,補貼負擔也會減輕。
要解決促進海上風電產業發展和國家補貼壓力的矛盾,一是未來幾年逐步降補貼,緩解補貼壓力;二是本著「誰發展誰補貼」的原則,將補貼的壓力向下傳導,鼓勵發展海上風電產業的省份進行地方補貼;三是要加強可再生能源基金附加的徵收工作,確保足額徵收。總之,未來幾年海上風電將由高回報、高增長階段逐步發展為低回報穩定發展階段。
隨著我國海上風電建設規模的增加,海上運維市場也將不斷增長,運維能力、運維規模、運維模式都會有很大的增長,運維成本也將逐步降低,為海上風電「平價上網」發揮重要的作用。
更多風電裝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風電裝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