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展以來,中央先後多次明確堅持中西醫結合進行疫情救治工作。強調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不斷優化診療方案,堅持中西醫結合,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加快篩選研發具有較好臨床療效的藥物。強化中西醫結合,促進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及時推廣有效方藥和中成藥。
關口前移,重心下沉,早期介入,全程干預,中醫藥正在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2月17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司長蔣健介紹,截至當天,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的確診病例占85.20%。湖北以外地區,中醫藥參與救治病例的治癒出院數量和症狀改善者占到了87%。
湖北省衛健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月16日24時,湖北省225所定點救治醫院確診患者58182人,中醫藥使用率達83.3%(武漢市80%)。全省42家定點中醫醫院收治確診病例4978人,中醫藥使用率達到96.4%,患者發燒、乏力、咳嗽等症狀和影像學顯著改善,總有效率為81.3%。已經開放的9個方艙醫院8159張床位,在院患者6966名,基本做到中藥應服盡服。目前11個方艙醫院同步配送中藥湯劑和5種中成藥。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表示,中醫藥全程參與此次疫情的防治工作,全程發揮作用,彰顯了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
江西省數據顯示,截至2月15日24時,江西省確診病例925例中,有878例使用中藥湯劑或者中成藥聯合西醫治療,占比達95%;878例經過中醫藥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患者中719例病情好轉,有效率達82%;239例治癒出院患者中有218名患者通過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痊癒出院,占比達91%。
在療效的推動下,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組發布了《關於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治療中推薦使用中醫藥協定方的通知》,要求對在院確診和疑似病人輕症和普通症患者都服用中藥。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湖北省和武漢市建立聯合工作組機制,全省先後出台印發《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西醫結合的通知》《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指引》,為各地各機構使用中醫藥防治提供了技術指南。全省建立通報問責制度,明確了剛性要求,推動中醫藥全面深度融入疫情防控大局。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表示,從目前來看,對於大部分新冠肺炎輕症患者來說,可以單純用中藥達到治癒,這也在武漢一線以及北京市防控工作的臨床實踐中都得以證實。
中藥材公司分析師指出,從目前的數據分析來看,2020年中藥材供應總體是可以保證的,比如黃芪、黨參、枸杞子、麥冬、山藥、百合、丹參、甘草、草果、瓜蔞等。大批中藥材供需平衡,這些品種應能占所有品種的50%左右。供過於求的品種也不少,如丹皮、白芍、白及、白朮、梔子、檳榔、吳茱萸、山茱萸、蔓荊子、浙貝母、防風(家種)、太子參、大黃、三七、杜仲、厚朴等,這些品種約占所有品種的40%左右。但有些中藥材本身庫存不足,現在疫情暴發用量猛增,這些品種供應趨緊也屬正常,個別品種將出現供求矛盾,如蒼朮、連翹、薄荷、廣藿香、板藍根等。
據不完全統計,國家衛健委2月5日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提出的中藥方劑涉及的中藥材有蒼朮、陳皮、厚朴、藿香、甘草、草果、麻黃、羌活、生薑、檳榔、杏仁、石膏、瓜蔞、大黃、桃仁、人參、附子、山茱萸、半夏、黨參、砂仁、黃芪、茯苓等20多種。
受雙黃連口服液搶購影響,目前市場黃連價格漲至125元(單支),春節前為115元。其他受疫情影響的還有知母、陳皮、白朮等品種,價格波動較大。
對於市場「囤積居奇」的疑慮,雲藥技術服務公司分析師稱:「藥材是特殊商品,大部分是一季產出供全年使用,價格變化相對頻繁。產新季節存貨商往往要存夠一年的庫存,然後慢慢銷售。」
部分研究人士指出,雖然2003年「非典」期間很多相關中藥材價格大漲,但隨著監管措施出台,價格下跌幅度很大,因此藥材商對此有所警惕。且受疫情防控措施影響,藥材市場延遲開市,目前主要是報價為主,而非實際成交價格。
更多中醫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中醫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