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護理專業化人才缺口明顯 政策加強護理信息化建設

護理專業化人才缺口明顯 政策加強護理信息化建設

2020-01-01 09:33:12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護理工作在醫療保健方面日益顯示其特有的作用。由此可見,護理的職能從單純的護理病人延伸到預防疾病、維持健康的更廣闊的領域,這既是時代的挑戰,也是護理專業本身發展的要求。

  護理專業化人才缺口明顯

  2020年至2022年,培養培訓各類康養服務人員500萬人次以上,其中養老護理員200萬人次以上;充分利用現有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實訓基地,在全國建成10個以上國家級(康養)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加強職業標準、培訓師資和教材建設,不斷提升康養培訓基礎能力。

  近年來雖然市場供不應求,但照料護理服務業仍存在人難招、人難管、人難留的局面。從業人員沒有職業歸屬感、流動過於頻繁。同時,從業人員老齡化趨勢明顯。現有照料護理從業人員大都出生在60-70年代,80-90年代出生人員少。調查顯示,成都市超過70%的家政服務員年齡超過45歲,25歲以下的家政服務員不足1%,行業老齡化趨勢嚴重,急需補充新人、年輕人。

  此外,專業化人才缺口明顯,服務質量和水平亟待提升。例如,消費者對於照料護理行業的要求明顯提高,除洗衣、做飯、保潔、育兒等基本服務外,部分家庭還需要從業人員提供更專業的服務,有的家庭還希望從業人員能充當「管家」「助手」等角色。而當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養和技能水平偏低,難以滿足專業化需求。

  針對這些現實問題,「康養計劃」在健全康養服務人員培訓體系方面出台了一整套「組合拳」措施。包括,建立康養服務人員培訓制度;全面提升康養服務人員職業技能水平;健全康養服務培訓標準體系;大力培育康養服務企業和培訓機構等。

  該計劃明確加大培訓補貼政策落實力度。將健康照護師、養老護理員、家政服務員、育嬰員、保育員等作為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按規定落實好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創業培訓補貼以及職業技能鑑定補貼政策,所需資金從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帳資金中列支。

護理專業化人才缺口明顯

  政策加強護理信息化建設

  護理工作服務於人的生老病死全過程,在患者疾病急性期、慢性期以及臨終關懷期的各個階段發揮重要作用。除了醫院以外,醫養結合、養老社區衛生醫療機構對護理服務也有廣大需求。不過這一部分市場暫時尚未被規範化、標準化和品質化。另外,家庭也是護理的一個重要場景,但長期的護理費用支出讓一般家庭難以為繼,且家庭成員的護理水平往往達不到專業的護理質量。

  隨著護理需求的多樣化和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各種結合新型護理特點的高科技護理手段開始得到廣泛研究和應用。護理手段逐漸從人力向電子化轉變。

  但是,目前我國護理工作朝信息化發展的路上還存在諸多痛點。比如護理信息學人才短缺,缺乏護理信息學骨幹人才及學科帶頭人。21世紀初,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外護理信息學已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擁有專業的教學與研究師資隊伍,並將護理信息學作為特定的資格認證領域。而我國尚存在較大差距。

  信息系統只有與護理管理理念和文化相融合才會具有重要的價值潛能。護理人員信息使用能力的高低,對能否適應信息化時代下護理工作的要求非常重要,而且直接影響到護理的質量和護理的發展。因此,提高護理人才對護理業務的理解、患者需求的把握,對新信息的敏感度和複雜信息的分析能力,是發揮信息系統作用的重要前提。

  另外,早期的臨床信息系統,系統操作繁瑣、複雜,護士不好上手且容易出錯,反倒沒有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所以,從護士的角度出發,簡單便捷易上手也是目前護理信息化廠商在設計產品時應該考慮到的因素。

  《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文件中強調,利用信息技術強化護理應用信息體系,減輕護士負荷。

  同時,衛健委醫院管理研究護理中心在《護理敏感質量指標使用手冊》中規定的13個護理敏感指標已成為衡量醫院護理質量的關鍵指標,其中之一是對護士執業環境的測評。利用信息化技術改善護士執業環境、提升護士工作效率已逐漸成為醫院的關注領域。

  此外,2018年7月,國家衛健委等11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通知》的第六部分「政策措施」中也明確提到了「加強護理信息化建設」。

  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移動通訊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力推進護理信息化建設,積極優化護理流程,創新護理服務模式,提高護理效率和管理效能。推動護理領域生活服務業態創新,改進服務流程,積極發展智慧健康護理等新型業態。

  2020年9月2日的《通知》中,仍然強調了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對護理工作效率、工作質量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另外也細化了一些要求:要逐步建立具備護理業務運行、護士人力調配、崗位培訓、績效考核、質量改進等功能的護理管理平台,為實現醫療機構護理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提供信息技術支撐。

  「比如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全國統一的護理質量資料庫,實施預測不良事件,進行風險預警,改進護理流程和服務方式;通過各種護理終端獲取患者多維度數據,後續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做出系統決策量表,提高護理質量和管理效率。」泓華醫療CEO曾人雄介紹。信息化在護理領域的應用包括了床旁交互、移動上門打針換藥等臨床應用,也涵蓋了護理質量評價、績效管理培訓、護理人力資源管理等醫院管理應用。

  護理信息化是醫療信息化的其中一部分。我國一直非常重視醫療信息化的發展,投入大,收效卻並不是很明顯。

  派凡科技CEO陳俊傑表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數據的割裂保存,「數據煙囪」橫生,阻礙了醫療信息化的發展。隨著技術的進步,通過一些加密技術,在保護患者隱私的情況下,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能夠提高醫療數據的利用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加大護理信息化標準建設,建立規範統一的護理語言。

更多護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護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