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中午,一聲巨響過後,正在燒飯的武進區漕橋居民徐女士慘遭橫禍:煤氣灶的火沒了,卻仍在噝噝冒著液化氣;廚房間的3個櫃門齊齊震飛,人造石台面震斷3處;台盆下的自來水管道被炸開,水嘩嘩流了一地;最要命的是,自己臉上火辣辣地鑽心疼,一摸頭髮手上竟焦黑一片……當天下午,徐女士帶著被醫生診斷為「臉部3%II度燙傷」的病歷回到家中,看到了「罪魁禍首」——那只可能會讓她終生難忘的「問題」調壓閥。她怎麼也沒想到,這只在漕橋人民商場花了8元錢購買的液化氣調壓閥,反面竟會有條2厘米左右的裂口。
一聲巨響 廚房「驚魂」
昨天上午,記者趕到徐女士家中。徐女士左手纏著厚厚的繃帶,大半個臉上都布滿水泡,塗著一層厚厚的藥膏。在她家的廚房內,還有2扇櫃門沒有修復,人造石檯面上的裂紋清晰可見,靠近煤氣灶的一塊長約1米的人造石台面甚至整體凸出了1厘米,據說是給震出來的。
徐女士回憶,12月20日上午8時許,她花了8元錢在漕橋新街上的漕橋人民商場購買了一隻「華勝」牌新型節能閥,回家後,她找親戚幫她更換了閥門。上午10點半,徐女士像往常一樣在廚房內燒菜做飯,當她燒到第三隻菜時,只聽「轟」一聲巨響。「我當時好像看到一道閃光,像閃電那樣的。」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徐女士一陣心慌,等緩過神來時,她才發現煤氣灶上火已經滅了,只剩下冒出的液化氣發出的「噝噝」聲。
機智處理 控制險情
剎那間,徐女士突然意識到,可能是液化氣爆炸了。「我以前在單位參加過應急事故培訓,想起液化氣漏氣的處理方法。」徐女士說,她拿一塊抹布首先關閉了煤氣灶開關,隨後旋緊煤氣罐的角閥。做好這些,剛鬆了一口氣的徐女士又發現一股股水流從櫥櫃噴涌而出,一看,原來台盆下的自來水管也被炸斷了,她趕緊又關閉了自來水總閥門。做完這些,徐女士才覺得臉上火辣辣地疼,左手背也鑽心地疼,頭髮更是散發出一股焦糊味。
「當時有點怕,但我人很清醒,知道自己被燙傷了。」徐女士找了塊乾淨的毛巾浸濕,把濕毛巾敷在臉上。就在這時,徐女士的丈夫回家了,當即將她送到醫院治療。在漕橋醫院和市二院進行診斷後,徐女士面頸部、雙上肢為「煤氣火燒傷,起水泡、局部腫脹,面積約為3%,Ⅱ度」,進行治療後徐女士只能在家養病。醫生表示,幸虧徐女士採取了正確的燒燙傷處理方式,較好地控制了病情。
「三無」產品 仍在銷售
徐女士丈夫告訴記者,爆炸發生後的當天,他們就找到漕橋人民商場負責人殷(音)某反映情況,殷某懷疑是煤氣灶漏氣所致,當天下午就和一名煤氣灶廠家人員來到徐女士家中進行檢測。結果廠家人員在檢查時無意中將手按在液化氣調壓閥上,竟感覺底部有氣流流出,拆下閥門反過來一看,一道約2厘米長的裂縫赫然在目。「他(殷某)說要回去和調壓閥生產廠家交涉。」徐女士說。
昨日上午,記者以購買液化氣調壓閥為名來到漕橋人民商場,一位女營業員隨手從一個大塑膠袋裡拿出一隻「華勝」牌新型節能閥。在交給記者前,女營業員特意反過來看了看,「喏,好的啊,8元一隻。」當記者問為什麼沒有外包裝和說明書時,女營業員不屑地說,「都是這樣的。」記者發現,這種調壓閥上只有「華勝牌新型節能閥」和「檢驗合格、生產許可證號XK21-204-00046」等字樣,並沒有生產廠家、廠址、聯繫電話等信息,拿在手裡感覺輕飄飄的。
市燃氣管理站一負責人在查看了記者買回的調壓閥後告訴記者,從外觀上看,該產品缺少相應的生產廠商等信息,疑似不合格產品,而標註在閥門上的生產許可證號還是2004年的,到沒到期需要協同質監部門才能查到。「我們也很無奈,按道理液化氣鋼瓶調壓閥應該是屬於燃氣器具,應按照《江蘇省燃氣管理條例》進行管理,生產廠家需具備專業資質,備案銷售,但現在很多小廠家生產的調壓閥直接投放農村市場,根本不到我們這裡備案,我們也沒辦法。」這位負責人表示,消費者如買到「問題」調壓閥等燃氣器具,可向市建設局行政執法辦公室投訴。
更多調壓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調壓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