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對於國家來說是經濟和國力的提現,我國是製造業大國截止到去年還是保持著全球第一製造國的地位。近些年以來我國的製造業發展很快,市場也在向中高端邁進。
10年來,我國製造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6.98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從22.5%提高到近30%。持續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的同時,我國製造業從中低端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初步構建起現代產業體系。
製造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主要體現在規模優勢不斷鞏固、體系完整優勢更加凸顯、產品競爭力明顯增強。據工信部規劃司司長王偉介紹,我國製造業有31個大類、179個中類和609個小類,是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產業體系最完整的製造業,產業鏈配套能力全球領先。
此外,十年來,我國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由2012年的7.4萬億元、3.8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2.8萬億元、6.3萬億元,製造業中間品貿易在全球的占比達到20%左右。
與此同時,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邁進的步伐明顯加快。我國製造業研發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平均研發強度達到10.3%,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布局建設23家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地方共建製造業創新中心,支持建設125個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共性技術供給能力大幅提高。
10年來,中國製造加速向中國創造邁進,大國重器亮點紛呈:「蛟龍」潛海、雙龍探極、C919試飛、「嫦娥」攬月、「北斗」組網、「九章」問世。與此同時,工業產品供給量質齊飛,智慧型手機、智能電視、節能冰箱、全自動洗衣機、變頻空調、汽車等中高端產品走進尋常百姓家,顯著改善了人民生活品質。
在穩投資上,將加快「十四五」工信領域重大工程和行動實施,擴大製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加強5G、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和融合應用,推動儘早形成實物工作量。
在增動能上,將抓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同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打造新的增長點。
在育主體上,將加強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一批「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在優環境上,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好各項工業穩增長政策和惠企政策。
近十年以來我國製造業在向創業方向發展,並且有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智慧型手機、電視等改善了我們的生活品質。
更多製造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製造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