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網際網路旅遊不斷擴大新技術應用場景,網際網路促進旅遊市場轉型升級。目前伴隨著網際網路旅遊平台的發展,中國的公路、鐵路、飛機等交通網絡已經逐漸被網際網路所連通。與傳統的旅行社預訂模式相比,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相關旅行服務的預訂更為快捷和方便,同時在價格上客戶也能獲得更大的優惠。
我國旅遊市場保持較快增長。2020年,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但行業恢復發展呈現積極向好態勢。據測算,去年國慶期間,全國國內遊客接待量和收入按可比口徑,同比分別恢復到79%和69.9%。
以網際網路旅遊為代表的旅遊新業態快速發展,進一步推動了生產方式、服務方式、管理模式的創新,也豐富了產品業態,進一步拓展了旅遊消費空間。2022-2027後新冠疫情環境下中國網際網路旅遊市場專題研究及投資評估報告預測,未來5年,我國有望形成年均百億旅遊人次和10萬億元消費規模的國內游大市場。
從早期線上找旅行社,到線上查出遊攻略,再到如今線上預約景區門票,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帶動了一輪又一輪的旅行服務創新。而大數據、雲計算、移動通信和智能終端在旅遊業的加速應用,既帶來消費方式的變化,也改變了旅遊服務的供給方式。
網際網路旅遊在提升遊客體驗方面的作用比較明顯。一些景區通過數位化改造,完善分時段預約遊覽、流量監測監控、智能停車場等服務,讓景區參觀更有秩序,改善了遊覽體驗;還有一些景區開發數位化體驗產品,普及電子地圖等智慧化服務,豐富了參觀體驗。我國5A、4A景區以及一級博物館的預約旅遊便利度進一步提升,超過90%的5A景區已實現網絡售票、分時預約等便利服務。
《意見》提出,到2022年,網際網路旅遊發展機制更加健全,旅遊景區網際網路應用水平大幅提高。建成一批智慧旅遊景區、度假區、村鎮和城市。到2025年,網際網路旅遊融合更加深化,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成為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國家4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省級及以上旅遊度假區基本實現智慧化轉型升級。
隨著消費升級,人們外出旅遊會更加注重文化、創意和科技的應用。在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帶動下,旅遊領域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將進一步深入推進,培育發展出更多新業態、新模式。
為促進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旅遊業健康發展,2021年11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支持網際網路旅遊發展的措施。會議指出,旅遊消費潛力巨大,要支持建設智慧旅遊景區,普及電子地圖、語音導覽等服務,打造特色景區數字展覽館,鼓勵景區加大線上營銷力度,引導雲旅遊等新業態發展等舉措。旅遊數位化、智慧化迎來了新一輪政策利好。
科技與文化正在成為旅遊業發展的主動能,新的旅遊消費需求正在積聚,而網際網路旅遊的融合創新成為強大的推進器。
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給旅遊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契機,旅遊業和科技的融合也將越來越深。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網際網路 旅遊」提出的一些措施,包括建設智慧旅遊景區、鼓勵景區加大線上營銷以及加強旅遊安全監測和線上投訴處理等,釋放了提振國內旅遊市場的強烈信號,對進一步深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新契機下,旅遊業發展需要有新思維和新模式。其中,旅遊業與網際網路的結合必不可少。從需求角度來說,應進一步完善旅遊景區的智慧化,使網際網路技術逐步滲透至旅遊者出遊的各個環節,提高旅遊的便利化程度,提升遊客的旅遊體驗,進而激發旅遊消費潛力。從供給角度來說,從網際網路的巨大信息流中充分挖掘旅遊資源的內涵,豐富旅遊產品形態,滿足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同時,通過遊客數據分析和營銷推廣目標選擇落實線上的精準營銷策略。此外,促進消費者向上游生產者轉變,形成供需兩側的良性互動,通過線上的分享來促進消費。
網際網路旅遊市場提振經濟發展,政策催化網際網路旅遊業態創新。目前,攜程、聯通等企業早已積極響應政策要求,深入網際網路旅遊領域。網際網路旅遊不僅為供求雙方架起了高速公路,還為旅遊產業結了一個經緯交織的生態網,讓市場主體和消費主體共融共生,在創業創新過程中為遊客提供了全新的消費場景和生活體驗。
以上就是網際網路旅遊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網際網路旅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際網路旅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